人民网
人民网>>黑龙江频道>>省内要闻

龙江生态绿 鸟飞鱼跃林木茂

2021年10月12日07:55 | 来源:黑龙江日报
小字号

莽莽林海,广袤平原,纵横水系,湖泊湿地,这是龙江黑土地上的壮阔景色。虎啸山林,熊奔鹿鸣,白鹳亮翅,鱼翔浅底,这是游走于龙江山水间的自然精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幅员辽阔的黑龙江拥有“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的地貌格局,大冰雪、大森林、大湖泊、大湿地 、大草原,缤纷多样的生态环境决定了龙江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与繁荣。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生态空间管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的持续加大,黑龙江省野生动植物种群出现恢复性增长:

——2019年5月,黑河市孙吴县正阳林场发现500公顷野生杜鹃花海;

——2020年3月,鹤岗市萝北县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4只野生东北虎;

——2021年8月,大兴安岭地区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2只野生东方白鹳……

据野外红外相机拍摄和各监测探查数据显示,黑龙江省野生动物活动频率逐渐提高,野生植物发现逐渐增多,各濒危物种基数稳中有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如今,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扮靓了龙江多彩的生态空间。

优化就地保护体系

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温暖的家

日前,黑龙江岭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首度公布了多段珍贵的远红外相机监测视频。镜头中,“大猫”猞猁作出捕猎的姿态,体格健硕的棕熊在树下打起了盹儿,黑嘴松鸡在草地上悠闲散步……在这一方广阔的自然保护区里,野生动物们远离喧嚣和危险,悠然自在地生活着。

近年来,黑龙江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共有自然保护地331处,落界面积915.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19.38%。自然保护区134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处,位居全国首位,基本形成了类型多样、功能比较健全、区域分布趋于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为什么要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省林草局三级调研员兰春梅介绍,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基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了给野生动植物一个可以庇护的家,通过全面加强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的保护,东北虎、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在萝北嘟噜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晴空万里,碧波荡漾,百余只鸟儿成群结伴,或高空翱翔,或临水嬉戏。这里是东北亚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每年迁徙候鸟数量约10万余只。这其中,就包括全球仅存约4000只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

据介绍,今年有近300只东方白鹳迁徙到萝北嘟噜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了更好地让东方白鹳在这里安家落户,管护站工作人员预先人工搭好鸟巢地基,引来东方白鹳修葺、精装,打造它们温暖而舒适的家,继而在这里栖息繁育。

大力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同时,黑龙江省在2020年印发了《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其中,生态保护红线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处处长蔡杰表示,通过实施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基本要求,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分布格局才能不断扩大和优化。

保护野生动植物

多举措守护龙江“家珍”

在小兴安岭南麓,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此,保护区内山峦叠嶂,森林茂密,18万株红色野生东北红豆杉点缀在翠绿林海当中,这里是迄今已发现的东北林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野生东北红豆杉集中分布区。

东北红豆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保护区内东北红豆杉树种、树龄结构复杂繁多,同时这里也是东北虎、东北豹的活动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兰春梅说。

目前,东北红豆杉分布区域被划为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禁止任何方式的采伐作业活动,通过林木天然更新,保护东北红豆杉及其赖以生存的针阔混交林系统。黑龙江省也在积极研究东北红豆杉苗木繁育技术,东北红豆杉扦插与播种育苗均获得了成功,为东北红豆杉繁育生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黑龙江省林草部门积极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专项综合执法行动,有力打击了乱捕滥猎滥采及走私、非法交易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尤其在破坏森林、野生动物资源案件易发多发期,黑龙江省多部门联合出动,从严治理。

同时,在省林草局每年举办的“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上,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群众传播保护野生动植物相关知识,让野生动植物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通过各地强有力的举措,黑龙江省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恢复。据统计,全省现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7种,包括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原麝、紫貂、貂熊、丹顶鹤、白头鹤、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黑嘴松鸡、大鸨、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等;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貉藻和东北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1种。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好生态引来鸟飞鱼跃

金秋的富锦国家湿地公园,鸟鸣鱼潜,碧波粼粼,风光旖旎。很难想象,这里曾因为过度垦荒、非法捕捞、遗留围堰,遭受严重破坏,被当地人称为“烂水泡子”。

从2005年开始,富锦市开始退耕还湿、湿地资源恢复。通过生态修复和治理,如今的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植被和水资源,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

高天厚土,雨泽水润。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河流众多,由于历史河道变迁频繁,孕育了多种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类型十分丰富,拥有天然湿地面积556万公顷,湿地面积居全国第四位,占全国天然湿地面积的七分之一。

“湿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丹顶鹤、东方白鹳等珍稀水禽的重要繁殖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湿地可以为它们提供水和食物,在多方面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韩晓盈介绍。

修复湿地是黑龙江省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缩影。近年来,黑龙江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打好各类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据悉,“十三五”末,全省国考断面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四大水系水质持续向好,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干流的水质状况均为良好,黑龙江干流水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全省水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为野生鱼类等水生生物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属于濒危珍稀鱼类的达氏鳇、施氏鲟、乌苏里白鲑等逐渐出现在黑龙江省多条江河中。

“在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过程中,黑龙江省逐步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改善和恢复了黑龙江省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保障。”韩晓盈说。(记者 吴玉玺 见习记者 唐海兵)

(责编:王思迪、王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黑龙江:中华大粮仓 粮食产量连续十年全国第一04:33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迎来今年第一场雪00:33
  • 黑龙江这百年03: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