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大慶保護性耕作面積定下新目標

2023年04月01日07:47 | 來源:黑龍江日報
小字號

“‘40/90’少耕高產栽培技術,通過深耕再加秸稈還田,讓地越種越肥。”大慶實勝玉米種植合作社理事長王殿生逢人便夸“40/90”新技術。他說,從2020年採用“40/90”栽培模式后,每畝玉米可增產上百斤。

王殿生所說的這項新技術,正是大慶市從抓免耕機械配套、監測儀安裝、技術模式推廣和示范基地建設入手,著力推進的以玉米秸稈覆蓋、免(少)耕播種為主要內容的保護性耕作模式。

“大慶市保護性耕作已連續3年位列全省前茅。今年,省下達的任務目標是480萬畝,我們有信心繼續超額完成,力爭面積達到720萬畝。”3月30日,大慶市農業農村局農機科科長朱詩岩說,大慶地處黑龍江保護性耕作核心區,一直持續做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2022年,全市開展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703萬畝,超額完成省下達550萬畝年度任務目標,免耕播種平台監測面積693萬畝、佔全省的30.8%﹔免耕播種作業補貼資金達1.54億元、佔全省的35.3%。

何為保護性耕作?朱詩岩說,保護性耕作是一項能夠實現作物穩產高產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可持續發展農業技術,它的核心要求是在不翻耕土壤、地表有秸稈覆蓋的情況下進行免(少)耕播種,具有防治農田揚塵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節本增效、減少秸稈焚燒和溫室氣體排放等作用,保護性耕作有效促進秸稈還田利用、地力恢復提升和糧食增產增效。

眾所周知,大慶耕地面積不足全省5%,全市高達近七成耕地實現保護性耕作,2022年全省保護性耕作面積超2550萬畝,大慶市佔比近三成。保護性耕種領跑全省,得益於謀劃落實到位,以及增產技術推廣、宣傳培訓組織、示范試點建設、免耕機械配套、監測服務開展等各項工作的高標准、高效率推進。

朱詩岩說,針對大慶市保護性耕作前茬作物為玉米的實際,確定了重點推廣原壟免耕、條帶少耕、“40/90”寬窄行高產創建等栽培模式,印發實施方案、實施意見等文件,制定秸稈粉碎、免耕播種、中耕深鬆等6項作業標准,強化農機與農技、農藝、農水和種肥藥綜合配套等5項關鍵措施。在技術層面,全市大力推廣由市農技中心研發的大慶“40/90”高產栽培模式,其核心為秸稈條帶集行、免耕播種、條帶深鬆,與常規免耕比,其主要優勢為秸稈全量還田、保墒抗旱、蓄水防澇、節本增產。階段性研究結果顯示,採用“40/90”模式每畝可增產玉米60公斤、節省機耕費30元,增產節本效果顯著。

保護性耕作在推進過程中,大慶市逐村逐戶落實地塊和機具,並把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補貼政策宣傳到戶到人﹔加大對農機戶科技培訓,累計培訓2萬余人次﹔選取典型地塊布點示范,建設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示范基地26處,示范面積達16.5萬畝﹔新購置高性能免耕機4368台,發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保障機具服務需求﹔千方百計解決免耕監測儀安裝難題,做到應安盡安、能安則安。

農業技術為豐產豐收“護航”。朱詩岩表示,下一步,大慶市將進一步明確主推保護性耕作栽培模式,在作業標准、關鍵措施、試點監測、經驗總結等多方面發力,以縣區為單位形成主推模式和主推技術,為黑土地保護和糧食穩產增產貢獻大慶力量。(崔義鑫 記者 李民峰 趙吉會)

(責編:王思迪、李忠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樺川:鬆花江干流實施防凌爆破00:12
  • 怎樣繳納城鄉居民社保費才更便捷?01:53
  • 2023年黑龍江這麼干01: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