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高效發展棚室經濟
日前,位於大慶市大同區薩大路沿線的劉三姐採摘園,羅洪升的溫室香瓜進入上市旺季,“溫室香瓜種了10棟、6個品種,4月底就已經陸續開園。”
近年來,大慶市持續推進棚室生產規模化、質量化、效益化。全市棚室一季度產值達到4.4億元左右,全省排名遙遙領先。
多年來,大慶市一直致力於棚室發展,借助三產融合、產學研等發展措施,強力推動棚室硬件設施提檔升級,一大批高科技、智能化的溫室紛紛落地,有效夯實了棚室發展根基。
大慶市還高標准謀劃、精准實施,與八一農墾、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對接,引進口感好的水果柿子、草莓等新品種,邀請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果蔬專家,配套綠色有機種植方案進行種植,真正使棚室種植戶依托先進的技術來提升農產品品質,從而來實現增產增收。
為更好地實現科學規劃與最大效益,大慶市還統籌規劃區域品種,以特色香瓜為代表的大同於天利、肇州新福鄉等香瓜生產銷售集散地,在省內外都取得了優異成績,且打造出一系列的知名品牌,進一步增加效益。
大慶市農業農村局種子技術服務站站長陳剛說:“這幾年我們棚室一季度的產量一直在全省遙遙領先,約佔全省產量的三分之一,產值約在4.4億元。”
今年,大慶市設施農業將根據“大慶市現代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在新建棚室以及老舊棚室改造提升上集中發力,抓基地、抓品牌、抓市場,推動棚室生產規模化、標准化、特色化,全力打造集綠色、生態、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設施農業。
在大同區八井子鄉西干線採摘園區,溫室內枝頭上的毛桃日漸紅潤,個頭兒也越來越大,通過採用密植技術這棟溫室種植了400株桃樹,每一株都向高處生長,這樣果實受光更均勻,品質口感更好。“一株產果20斤左右吧,‘五一’就早早上市了。”種植戶周淑杰說。
4月,大同區的溫室生產園區陸續開啟果蔬採摘季,香瓜、鮮桃、嘎拉果柿子、黃瓜等本地新鮮果蔬陸續上市,供應採摘。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示2023年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及基地遴選結果,我省兩地入選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大同區榜上有名。
據了解,自2008年以來,大同區將設施農業確定為全區農業長足發展的主導產業,全力爭取政策、積極引進資金、鼓勵支持全民發展。在現代設施果蔬產業集中區發展上,大同區堅持設施栽培、露地種植同步推進,實現復種生產、四季供應。圍繞“基地、生產、科技、龍頭、特色、監管”六方面功能提升,補齊果蔬產業發展短板,持續優化供給結構,增強綜合生產能力。
經過十余載奮力推進,全區目前共發展棚室4.8萬棟,成為龍江地區最大棚室果蔬生產基地,年產果蔬36萬噸,產值約18億元,用不足7%的土地,創造了20%的農業產值和1/4的農民人均純收入。計劃到2025年,發展果蔬12.4萬畝,預計年產量達到40萬噸,產值達到20億元。
設施農業已成為彌足珍貴的大同名片,該區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蔬菜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縣,並先后獲得“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省北菜南銷基地示范縣”等殊榮。
在肇源縣鯰魚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冬季無供暖蔬菜大棚內,西紅柿、豆角、黃瓜等蔬菜葉綠果大長勢喜人。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促進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企業在2018年就成立了主研發技術團隊,經過五年的試驗改良,攻克眾多技術瓶頸,去年總佔地6畝的三棟冬季無供暖蔬菜大棚全面落地投產,實現了整冬生產的效果,目前棚室果菜供不應求、效益頗豐。
“去年冬天在沒有供暖的情況下,我們這3棟大棚種植的葉菜和果蔬全部成活。”董事長蔡雲樓說。
林甸縣四合鄉聯合村寒地林果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嚴廣介紹,通過創新改良,冬季最冷的時候,他們的新型棚室內仍可以正常開花、結果直至果實成熟。
技術逐年迭代升級,只是設施農業步入高質高效的辦法之一。
多年來,大同區還在棚室結構上做文章,根據各鄉鎮實際,推出磚結構溫室、半臥式土溫室、鋼架冷棚等多種棚室結構,並對棚室高度、角度進行科學調整,同時普及推廣地熱式、水幕式等各類高科技溫室,從而有效增加棚室內的溫度,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的產出率。
讓胡路區銀浪牧場棚室小區極力打造多元化的棚室經營模式,以老棚帶新棚、以集體帶個人、以大戶帶散戶,成立合作社示范帶動、聯戶經營,形成了資源互補、利益共享的良性發展機制,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質增效更是明顯。
肇源縣、肇州縣和龍鳳區等其它棚室小區,則是緊緊抓住科技這個“牛鼻子”,外引專家、內培人才、加強培訓、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品種,進一步提高科學種棚水平,實現農民到技術工人的轉變。
據陳剛介紹,近幾年,借助三產融合、產學研等發展措施,大慶市以特色香瓜等棚室作物為代表,已經打造出一系列的知名品牌。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現有設施棚室7.8萬棟,面積12萬畝,總產量45萬噸。不久前,大慶市農業農村局已經下發了《大慶市現代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多措並舉繼續發展棚室經濟是今后的主要目標。(記者 劉楠 李民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