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科學改良鹽鹼地做出豐收大文章
近日,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連環湖鎮他拉紅村鹽鹼地改良利用項目區40公頃試驗田水稻收獲現場,機械轟鳴,收割機在稻田裡穿梭作業,一行行金色稻穗被卷入齒輪,割稻、脫粒一氣呵成,金燦燦的稻谷從放糧筒噴涌而出。
今秋,在大慶市大同區、肇源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等地的鹽鹼地改良利用項目現場,都在上演著“豐收的故事”。
大慶是全省鹽鹼地的主要分布區,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鹽鹼地綜合治理。該市根據區域鹽鹼荒地多的實際下力氣、做文章,自實施鹽鹼地開發稻田以來,運用“三個結合”工作法,通過農技、農藝、水利等一系列好技術、好辦法,進行科學改良,實現當年建設、當年種植、當年驗收、當年豐收,化荒地為良田,喚醒了“沉睡的荒灘鹼地資源”。
在大同區雙榆樹鄉137泡區域土地整治項目現場,曾經雜草稀疏、白鹼遍野的土地如今已“變身”為渠成網、田成方的稻田。“今年試驗田中的稻穗飽滿,我們從10月中旬開始收割,目前已全部結束,畝產達到860斤左右。”大同區補充耕地專班負責人田浩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這片前年還是“不毛地”的鹽鹼灘,經過治理,如今風送稻香,已連續兩年迎來豐收。
“在大慶多個耕地后備資源片區中,大同區雙榆樹鄉片區的開發效果最為顯著。”據大慶市自然資源局耕地保護監督科科長張野介紹,2020年,由該市自然資源局指導、大同區政府負責實施的大同區雙榆樹鄉土地整治補充耕地項目開始籌備,一期改良耕地后備資源586.19畝,新增水田425.28畝,“鹼地水稻”試種獲得成功,地塊治理效果達到預期。隨即在2022年啟動建設二期工程,整治耕地后備資源2548.3畝,當年新增水田面積1664畝,地塊不僅實現了pH值和鹽量“雙下降”,而且還實現了有機質含量和畝產量“雙上升”。2023年又啟動了三期工程——137泡區域土地整治項目,改良后備資源面積4345畝,新增水田面積3472畝,經測產每畝產量可達850斤以上,實現了當年施工、當年播種、當年收獲。
“杜爾伯特有他拉哈、連環湖、胡吉吐莫3個鹽鹼地改良補充耕地項目。”張野告訴記者,這些項目由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政府於2022年立項,項目佔地面積共計3.4萬畝,新增耕地面積共計2.2萬畝。2023年先行種植試驗田600畝,當年種植成功,水稻畝測產可達到800斤以上,今年開始全面實施。
據介紹,為及時獲得杜爾伯特連環湖鎮他拉紅村鹽鹼地改良利用項目區水稻產量數據信息,也為今后試驗田的水稻種植生產提供精准的科技指導,專家組對試驗田水稻進行了理論測產,結果顯示,理論測產畝產最多實現近450公斤,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71公斤,增產8%。通過近兩年的技術改良,昔日的“不毛之地”正逐步轉變為“儲糧田”。
肇源縣新站鎮振余村鹽鹼地“三良一體化”高效治理與綜合利用模式測產活動現場,日前經過專家測產也傳來好消息——測產鹽鹼地塊改土增產效果顯著。“我每兩周來這一次,看看水稻的長勢。目前來看,這塊地的產出在我們鎮比較突出。我們向辛苦付出的前線人員和科研團隊表示感謝。”站在改良地塊旁的肇源縣新站鎮黨委書記王立志說,新站鎮振余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規模化集中治理鹽鹼地約4800畝,形成耕地指標約4247畝。
據了解,2019年至今,大慶市鹽鹼地改良項目累計立項35個,主要分布在大同區、肇州縣、肇源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改良成功后驗收入庫項目14個,總佔地4.1萬畝,實際新增耕地3.6萬畝。目前,大慶市剩余21個項目正在建設中,建成后新增耕地6.6萬畝,2-3年內可完成建設。(韓冰 記者 劉楠 李民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