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独立完成黑龙江省首台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

2020年08月31日15:10  来源: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人民网哈尔滨8月31日电 8月28日,在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的指导下,心内科副主任李述峰教授带领电生理团队独立成功完成黑龙江地区首台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为一名73岁患者成功植入了全球最小、最先进的无导线起搏器,这种起搏器植入无切口、无导线、恢复快,完美改善了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存质量,术后三天患者顺利出院回家。该手术的独立完成,标志着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心律失常诊治水平迈入国际领先水平,起搏器植入进入“无线微创时代”。

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左一)对手术方案进行指导。

家住哈尔滨市,今年73岁的王先生在10年前就出现了心悸、头晕乏力的症状,在1年前症状加重,诊断为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房颤,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症。患者因顾虑起搏器植入术后术区并发症及影响平时上肢活动,因此一直犹豫是否安装起搏器。

心内科副主任李述峰教授做术前准备。

了解到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和担忧,李述峰教授带领团队对王先生进行了全面评估,结合患者植入后起搏比例较低等特点,对诊疗方案缜密分析,并同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最终李述峰教授团队为王先生选择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体积最小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进行植入。

李述峰教授介绍,Micra起搏器相较于传统起搏器体积减小了93%,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g,无需植入心内膜导线,也无需在胸前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脉冲发生器(起搏器),直接植入在心腔内,无伤疤、无切口,减少了创伤与感染风险,患者在植入后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大大改善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李述峰教授(右一)带领电生理团队成功独立完成黑龙江地区Micra无导线起搏器首台植入。

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李述峰教授带领团队通过股静脉穿刺,凭借熟练的技术将起搏器顺利通过导管植入到心腔内部。术后检查起搏器工作一切正常,第三天王先生就顺利出院回家了,之前的症状消失,术后无明显不适。

为患者成功植入世界最先进、体积仅有胶囊大小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

于波教授表示,传统起搏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一线手段,自该技术问世以来,就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使其重拾美好生活的信心。和传统起搏器不同,Micra创新的无导线、无囊袋设计,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Micra体积虽然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但却拥有超强的电池续航能力,可以为心脏提供持续稳定的动能,寿命超过12年。此外,患者植入该起搏器后仍然可以做1.5T(特斯拉)/3.0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满足了患者之后疾病诊断的需求。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整个手术过程时间短,植入成功率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也相对传统手术方式更加良好,微创手术方式也避免了传统心脏起搏器手术植入给患者带来的皮下囊袋痕迹和手术创口伤疤。

哈医大二院成功完成黑龙江省首台独立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手术团队合影。(上图中间为于波主任,左二为李述峰副主任,右二为李厚伟副主任医师,左一为曹威副主任医师,右二为王百医生。)

并不是每个心律失常的患者都适合植入Micra。“房颤合并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Micra植入的最佳适应症。对于老年人和体重偏轻、体型偏瘦的人群,更适宜选择无导线起搏器。还有特殊疾病人群,如囊袋反复感染、静脉闭塞等;不想影响职业发展,如部分运动员、舞者等;不想有病耻感,追求美观和生活质量的人群可以选择Micra。”于波教授强调,在黑龙江地区首例由本地专家独立完成植入,开启了黑龙江省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新纪元,未来这项创新技术和疗法将在省内快速推广和普及,使黑龙江省居民不用再出省即可享受到全球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让更多患者获益。(焦洋、李华虹、曹玥)

(责编:王思迪、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