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急必应,有灾必救!抗疫情、战洪水、化危机……2020年,应急管理工作者面对一次次严峻挑战,逆行出征、艰苦奋战,作出了应有贡献。
抗疫救灾,哪里最危险就战斗在哪里
在人民群众面临安全风险和困难时,总有一些人顶在前面。应急管理部组织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和消防救援队伍全力支持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做好防疫消毒、医疗废弃物和防疫物资转运、救灾物资保障等工作,强化定点医院、集中隔离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等重点单位安全服务。
“他先后递交了3份请战书!”提起湖北省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一站站长助理陈建,战友们连连竖起大拇指……
这位不善言辞、踏实沉稳的消防员,疫情突袭时第一个向党组织报了名;他身先士卒,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参与废弃物转运等紧急任务,连续奋战了3个多月。
一桶医疗废弃物重达七八十公斤,陈建和战友一天最多要搬运100多桶,天不亮就出发,直到天黑仍在路上;裹着厚重的防护装备,一趟任务下来早已浑身湿透,脸上勒出深深的血痕,却从未有人抱怨。
“说不怕是假的,但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就义不容辞。”疫情防控中,陈建与病毒“短兵相接”,累计转运医疗废弃物2186桶、170.49吨,行程1.6万余公里,“哪里最危险、最艰苦,我就要战斗在哪里。”
不管是抗击疫情,还是防汛救灾,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朱学忠总是冲锋在前。
2020年2月1日,武汉一些重点医院防疫物资告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接到运送防疫物资的任务后,朱学忠紧急调配直升机,前往湖北仙桃将800套防护服运回武汉。
这是疫情防控中朱学忠执行的第一架次飞行调度任务。直升机17时起飞,17时37分降落仙桃,17时55分安全返航,仅用时55分钟。“物资早到一分钟,就可能多救一条命!我们经受住了极限起降条件、极限运载重量、极限速度飞行等重重考验。”朱学忠说。
在协调运送防疫物资91.25吨、极大缓解医院燃眉之急后,朱学忠又投身防汛救灾工作:2020年5月20日,他调度直升机检查各地汛期准备工作;6月11日,组织直升机在石首市防汛演练;7月15日,紧急协调3架直升机支援黄石市葵赛湖决口封堵;7月20日,调度直升机前往荆州市巡查汛情……他牵头建立的“半小时起飞、全省域调度”的湖北应急飞行模式,使湖北航空应急从零起步,一跃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矢志创新,改进装备提高应急效能
加快构建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大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推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加速升级,既得益于应急管理新体制新机制的有力助推,也来源于每一位应急人、消防救援指战员的开拓创新。
两次荣立三等功、连续10年被总队评为“红旗车驾驶员”、5次被评为防火灭火先进个人……一连串荣誉,见证着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黑河市支队爱辉区大队四中队特种车辆维修技师吴迪的成长。
刚接触特种车辆时,吴迪对着这些“铁疙瘩”犯了难,车上的外文都看不懂。为了了解特种车辆,他自费购买英文版《机械原理手册》,边翻译边实践,硬是把很多专业内容学了下来。他还自学《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等10余种专业书籍,写下30多万字心得。
“小创新能派上大用场!”吴迪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对现有主战装备进行革新。他改装后的多功能履带式牵引灭火车,既可运兵又可载水,灭火效能提高近6倍;几个小小的桨片加上“巧心思”,使救援车辆的时速从5公里提升到20公里。
近年来,吴迪对特种车辆进行了20多项技术革新,但他觉得自己更大的贡献在于“传帮带”:“自己会不叫有能力,把大家都教会才是真本事!”目前,吴迪累计培训驾驶维修技术骨干1000余人。
防灾减灾,每快一秒都意味着更多的生机。在河北邢台,有这样一群人,默默扎根于荒野僻壤,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监测着大地的“脉搏”。
1966年,红山基准台在遭受严重地震的河北省邢台市诞生,这里位置偏僻,离最近的村子也有3公里。正是在这里,台站干部职工锐意创新,取得多项突破:2005年,红山基准台率先在我国开始大地电磁测深观测。2019—2020年,红山基准台联合北京大学,成功申报科技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地震台要时刻监视着大地。为了保证观测环境,台站又必须远离人口密集的地方,意味着在这里工作要长时间坐‘冷板凳’。”红山基准台台长任佳说,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尽管采集数据的工作很枯燥,“我们一代代地震工作者将接力传承,为解决抗震难题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防患未然,日夜坚守展现责任担当
消防领域专项整治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组合拳的一部分,消防救援队伍强化巡查、精心守护,全力维护一方安宁。
福州古城的中心,坐落着闻名遐迩的三坊七巷。这里有古民居约270座,包括许多历史名人旧居,每天游人如织。然而,这连片的木质建筑群,耐火等级低、建筑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大型消防车辆无法进入,不禁让人捏把汗。
“三坊七巷的防火间距很窄,巷道最宽处,消防队员两手都撑不开。里面还住着许多居民、租客和商户,防火压力不小。”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站长陈辉华说。
就是在这样的“高压地带”,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靠日夜坚守和精心钻研,创下了连续8年“零火灾”、30年无重大火情的佳绩。
防火胜灭火,前期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至关重要。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多措并举,织牢安全网:将辖区划分成网格,每个网格都设置消防安全管理员;每天两次派防火巡查队检查古建筑群;设置微型消防站,每月组织培训演练;每季度对商铺和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灭火逃生演练,确保消防安全。
“万一发生大火怎么办?”他们也研究了一套“战法”——建立灭火救援“3、5、7、10”快速反应机制:3分钟内微型消防站到场控制火势;5分钟内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到场扑救;7分钟内辖区大队到场增援;10分钟内支队全勤指挥部到场统筹指挥灭火救援。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之后,消防救援站更是秉持“快攻速战打早灭小”的理念,摸索出“123快速灭火操法”——1分钟到场、2分钟控火、3分钟灭火。经过反复演练,灭火战斗力显著提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甘当“古厝守夜人”,守卫着千年古巷的一砖一瓦,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