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示:落实“四早”原则 做好农村疫情防控

2021年01月15日09:53  来源:黑龙江日报
 

近日,国内多地出现零星散发新冠肺炎病例,与此前出现的疫情相比,近期疫情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并呈现出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的特点。在12日召开的省应对新冠肺炎工作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强调,要把农村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

农村为何成为疫情防控的薄弱点?防控应该怎么做?春节临近,农村居民要注意哪些?13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剑峰。

农村为何成为疫情防控的薄弱点

在国内陆续经历了近一年的严防严控考验后,农村为何成为疫情防控薄弱点?张剑峰认为,首先农村的防控意识相对薄弱。一些地方防护意识松弛,防控机制松懈,尤其是农村地区一直没有大范围感染,加上人口密度相对稀疏、居住分散,使得一些地方和环节放松了警惕。部分村民对发现的疾病的可疑症状不重视,在家等、靠时间长;怕被隔离,存在隐瞒行程,隐瞒人员接触事实现象,不能及时隔离管理。

其次,疾病快速识别困难。正值冬季,北方地区就是一个大冷链。因为低温下病毒存活期长,潜伏期长,隐蔽性更强,导致传播链条更长,传播范围更广。同时,冬季感冒发烧的人多,流感病毒与新冠病毒交织,给有效识别和发现新冠造成极大挑战。

第三,冬季聚会活动增多。从节令而言,农村有在农历春节前习惯于走村串户、赶集逛街,有办喜事的传统,婚宴等聚集性活动集中,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快速蔓延。

第四,防控物资保障不足、不及时。农村防疫物资相对缺乏,临时调集,由于地区偏远不能及时到达,不能做到全员有效防护。

第五,疫情宣传不足。村民对疫情缺乏科学认知。

构建多点触发机制做好农村疫情防控

农村疫情防控应该怎么做?张剑峰认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落实政策,保证防控措施不走偏、不变样,科学有序,层层落实;构建多点触发机制,提高监测预警范围和灵敏度,准确把握农村疫情重点人群,分类科学化监测,及时排查高危人群,果断切断管控传染源;加强农村各类物资的保障,畅通农村物流配送通道,尤其是对医疗防护物资和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强化农村疫情的宣传。一方面做好疫情信息和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村民对疫情的重视程度和正确认识,科学合理做好防护。另一方面,做好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增强法制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

还要强化疫情监测,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原则,尤其是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报告意识,加强对发热、干咳、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指导其及时到发热门诊排查。

一旦出现隔离人员要快速应急响应

农村一旦出现隔离人员如何应对?张剑峰表示,首先要快速应急响应。疫情防控指挥部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迅速组织调派疫情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环境消杀、社区防控等工作队伍开展疫情防控,做好集中隔离、定点医疗机构救治等应对工作。

其次,科学疫点管控。做到精准防控。管控区域范围可精准到最小单元(如居民小区、楼栋、自然村组等),依法依规按程序报批后采取交通管制、停工停业等措施。规范设置进村检疫点,落实出入人员测温、询问、登记、扫码、消毒等措施,并提前做好隔离期间村民的物资供应和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第三,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最短时间摸清可能的感染来源,判定、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

此外,还要及时采集实验室检测标本,尽快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做好高危、重点场所消毒及个人防护指导工作。

春节临近“防”仍是重中之重

春节临近,因打工返乡、传统习俗等引发的人流、聚集风险正在加大,农村居民要注意哪些?张剑峰建议,农村居民,非必要不返乡,留在当地过节。如必须要返回的,在乘客乘坐飞机或火车时要遵守交通运输场站各项防控要求,主动申请和使用“健康码”,遵守秩序、有序排队,途中严格做好个人防护与手部消毒等。

提倡节日期间倡导少聚集、不聚集。提倡新式拜年,减少大规模家庭私人聚会,提倡微信、电话、视频拜年的新风尚。

注意室内环境卫生,做好清洁及消毒,加强通风换气。少接触冷冻食品,食物要烧熟煮透。

“只有每个人都加强防控意识,做好自身的疫情防控,才能取得春节期间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张剑峰说。 (记者 霍营)

(责编:王艳、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