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的力量 身边的感动(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2021年02月10日09: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坚守的力量 身边的感动(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编者的话

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我们见证了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书写了壮丽的史诗。

为了让大家过好健康平安的幸福年,今年春节,更多的人坚守在岗位上。此时此刻,医护人员、疾控人员依旧昼夜不歇,救治病患;社区工作者、扶贫干部还在走街串户,排忧解难;公安民警、志愿者仍然东奔西忙,守护平安……有了他们,我们就多了一份舒心、暖心和放心。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春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分赴宁夏、四川、广西、湖北、河北、黑龙江等地,走近那些不辞辛劳、服务大家的普通人,体味平凡中的不凡,感悟坚守的力量,收获身边的感动……

宁夏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第一书记王元明——

护村民健康 助村里致富

本报记者 禹丽敏

立春过后,西北腹地,山风冷冽。正午过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硝河乡新庄村第一书记王元明结束了在固原市的会议,独自驾车去涵江村,“去看看人家的集体经济准备咋壮大,我也学习学习。”涵江村和新庄村都是西吉县闽宁示范村,有很多相似之处。

2017年,在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任第一书记的王元明,完成两年驻村工作后,转战新庄村,不到3年时间,村里有了农机化服务有限公司,建成服装生产扶贫车间和水暖炕加工扶贫车间。“老乡们富了,生活好了,那种获得感是实打实的!”王元明说。“去年,我们村为县里的960户困难家庭推广改造水暖炕,今年,我们还要给村里500户实施水暖炕改造。”

“去年初,受疫情影响,我们村几个外出务工人员闲在家中,心里着急,我们看着也急……”王元明说,西吉县对稳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每人一次性奖补2000元。针对农民工就业较多省份,政府安排包机将农民工送到当地工厂。“我和同事们提早统计好有外出务工需求的人数,确保他们能顺利和其他村的农民工一起出发。”

“快过年了,大家要注意勤洗手、多通风……”这两天,去年就派上用场的大喇叭又响了。王元明和同事们又在村里摸排了一遍,“我们要掌握哪些村民返乡、什么时候返乡,叮嘱他们注意防疫事项。”

“爸爸!”日头西落,王元明手机响了,视频通话那边,是自己两岁儿子稚嫩的童音。王元明手头还有工作,和家人没说太多话就挂了电话。“等忙完了这一阵,一定和家人好好聊。”

编辑点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硬骨头啃下,离不开多年来数百万名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艰辛付出。他们不仅成为乡亲们的健康守门人,而且不论是产品推销、项目复产,还是村民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创业,都在想办法、出点子、带着干。他们用脚下的泥、身上的汗,换来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灿烂笑容。

广西南宁市公安局邕武派出所社区民警凌廷锋——

耐心多沟通 悉心解烦忧

本报记者 李 纵

“刘先生你好,我是南宁市公安局邕武派出所社区民警凌廷锋,需要向你说明广西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政策,请接电话。”编辑好短信,凌廷锋点击发送。“目前还有十几个外地返乡人员需要联系。很多人不接陌生电话,我就先发短信说明情况。”凌廷锋说。

春节越来越近,派出所也越来越忙。“除了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家长里短的事情也很多。”正说着,凌廷锋忽然接到一名社区工作者的电话——业主和租户吵起来了,“租户不小心弄花了业主房子阳台和厨房的墙壁,双方就赔偿问题不能达成一致。”

凌廷锋马上赶到现场。“将心比心,如果是你自己的房子,租给别人被弄花了墙壁,你是什么感受?”凌廷锋把双方拉开,分别劝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由租户负责将房子恢复原貌,业主也不再索赔。“大家只不过一时情绪激动,只要公正处理,双方冷静下来就好了。”

凌廷锋负责的辖区有28个小区和28个企事业单位。“处理的纠纷矛盾,一时半会儿都数不清,手机一天到晚几乎没安静过。”凌廷锋说。

今年1月,邕武派出所辖区出现一例确诊病例。“当时大家连续十几天不回家,我负责摸排重点人群,协助安排密接、次密接人员集中隔离、转运。有时累得直接在车上睡着了。”凌廷锋说。

从警22年,凌廷锋几乎每年春节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希望大家都能过一个平安喜乐的春节,也希望明年一切顺利。”凌廷锋说,这些年来家人给了他很大的支持,“今后只要有时间,我要多陪陪家人。”

编辑点评:街道巡逻、维护秩序、转运病人……过去一年,公安民警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防汛抗洪的第一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以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铸就金色盾牌,书写责任担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网络流行语,成为百姓对人民警察由衷的赞美。

湖北襄阳市樊城区志愿者杨傲——

哪里缺帮手 就往哪里走

本报记者 吴 君

下午两点半,湖北襄阳市樊城区中原街道洪家沟社区的红色驿站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听说有志愿者来做科普,家长们带着孩子纷纷赶来。只见志愿者杨傲身披一件红色小马甲,面前放着一张桌子和一些防护用品。“戴口罩前要从正面到背面先折一个角”“手上喷洒消毒液后要前后搓三到五遍”……杨傲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杨傲今年21岁,是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康复医疗学院护理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去年2月初,他主动报名去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隔离病房当志愿者。“我想发挥专业所长,到疫情防控一线出份力。”杨傲说。他在隔离病房连续工作了43天,每天背着重重的装备,对6层楼、60个房间进行消毒,每天要用掉30桶每桶16升的消毒液,一天下来,双肩就出现了深深的勒痕。

“防护服中间是通过双面胶粘贴密封的,可能一个深蹲就把防护服崩开了。”杨傲说,即使闷热酸痛,他也不敢坐。“既然选择了奉献,就要吃得了苦。”

现在,他仍会抽空参加志愿服务。“现在志愿服务活动火得很,都要靠‘抢单’。”杨傲说,今天这个志愿活动就是昨晚他在志愿者微信服务群里抢到的。“哪里缺帮手,我们就往哪里走。”杨傲说,他还去过高铁站协助医护人员做核酸检测,去社区慰问老人和儿童,在农产品展览会做体温检测。

“我爸说,‘年轻人有精力、有能力,社会有需要的时候,你不去,谁去?’”杨傲说,“作为医学院的学生,我深知生命的长度有限,做志愿者让我感觉生命的宽度在拓宽。”

编辑点评:助力疫情防控,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大家不计回报、各尽所能,成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志愿服务已成为不少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超880万人;全国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1.6亿人;他们活跃在扶弱助贫、文艺下乡等各个领域,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新兴力量。

四川成都市宽巷子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建勇——

走街且入户 隐患全清除

本报记者 王明峰

一大早,四川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宽巷子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建勇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着手当天工作:检点院落疫情防控,查看商家消防安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宽巷子社区里有居民1.3万多户、3.3万多人,还有宽窄巷子、奎星楼等景点。

9点刚过,张建勇带着网格员李雨薇匆匆赶往长顺上街251号院。这是个老旧院落,去年改造一新。张建勇在小区里转了一圈,仔细翻看疫情排查登记表,临走还不忘和保安交待一句,“不能查生不查熟,以免出现漏查。”

接着,张建勇去宽窄巷子西头一家酒店进行抽查。张建勇跟着酒店副总厨李孔俊来到进口冷链食品储藏室。储藏温度达标,有专人管理,有进出货台账,“符合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要求”,张建勇给李孔俊点了个赞。

路过厨房,厨师们在准备午餐,张建勇进去问:“晓不晓得消防毯咋个使用?”身旁的胖厨师随手演示:“炼油时失火,直接扣到锅上”。然后,他查看了门口放置的干粉灭火器,了解了酒店消防预案,还抽查了客房消防设施。张建勇用手机灯光照亮,仔细查看消防栓是否完好、接头和水带是否完好、有没有巡查记录。

一路上,张建勇电话不断……“去年,我们做了多轮防疫大排查,还发放消费券,商户和居民双双受益。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和消防安全更要注意。”正说着,手机铃声又响了,张建勇匆匆往回赶,去完成下一项工作……

编辑点评:从落实社区网格化管理到加强居民生活保障服务,再到做好居民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400万名社区工作者奋战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中,不怕繁难、负重担当。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社区工作者服务千家万户,处理着千头万绪;他们用辛劳坚守、执着付出,牢牢构筑居民幸福生活的坚实堤坝。

河北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杨英伟——

妙手救患儿 仁心佑成长

本报记者 邵玉姿

上午10点,刚结束专家会诊,杨英伟便赶忙换上防护服,前往病区查房,直到下午两点才出来。然后简单吃几口中饭,又一头扎进办公室查看报告、分析病例,直到天黑才离开……今年49岁的她是河北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她所在的建华院区是当地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

检查身体状况、询问家庭情况、观察心理状态……新冠患儿送达病区后,凡是和患儿有关的细节,杨英伟一个都不错过。“这些孩子大多与父母分离,我们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我们不仅是与病毒抗争的白衣战士,更要努力成为悉心陪伴孩子们的好‘妈妈’。”杨英伟说,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段快乐的时光,她想了很多活动,比如“六步洗手法”比赛、唐诗诵读会,等等。她还咨询了专业的幼儿教师,托家人买了崭新的画笔和本子,并发动身边的朋友捐赠了一批儿童读物。如今,走进病区,孩子们总爱围着她,说说自己学会的新知识……

“大白妈妈,我长大了也要当医生!”一次查房,4岁的萱萱正坐在病床前画画。画纸上,是一名身穿防护服、正在和病毒“战斗”的医生。“听到萱萱的话,那一刻,心里特别暖。”杨英伟说,孩子们的欢笑和童真,也为自己注入了更多力量和信心。

这几天,杨英伟买了一批春联和贺卡,计划除夕当天带着孩子们一起贴春联、写贺卡、吃饺子、表演节目。

“希望孩子们以后回想起这段时光时,快乐多多。”杨英伟说。

编辑点评:从年逾古稀的老专家,到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数百万名医护人员战斗在全国抗疫一线。他们是逆行出征的勇者,是白衣执甲的战士。截至2019年底,我国医师队伍总数达到386.7万人,儿科等紧缺专业的医师数量近年来也增长迅速,医师队伍的能力水平、整体构架和布局得到稳步提高和改善。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了无畏。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黑龙江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李世娥——

午夜流调忙 分秒紧排查

本报记者 方 圆

“去过哪儿?见过谁?您再仔细想想……”午夜时分,李世娥仍在工作中。隔离病房内,她身穿厚重的防护服,与确诊患者轻声交谈。

李世娥是黑龙江哈尔滨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副主任医师,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流调专家。“某天某时,该确诊病例在某地进行某项活动。”疫情信息通报中的一句话,往往是流调员们日夜奋战才获得的。

深夜,常常是李世娥最忙碌的时候。“白天做核酸检测、化验,得出结果一般是在傍晚,确认为阳性后,要立即开展流调工作,确定患者行动轨迹,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我们24小时待命,熬夜是常态,昨晚工作到深夜一点多,算比较早了。”李世娥说。

“刚刚得知自己确诊时,患者情绪可能会很激动。”李世娥说,流调员首先要安抚患者的情绪,“为此,我们对待患者要格外热情、亲切,一点点‘磨’,告诉他们不要害怕。”要倒追患者的行程轨迹并不容易。“有的人记不清了,有的人不太配合,需要我们注意沟通技巧和判别能力。碰到复杂的活动轨迹,有时还要多次流调再加以缜密分析,有点像侦探破案。”李世娥笑着说。

离开病房后,李世娥赶忙回到办公室整理流调报告。“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分秒必争,与时间赛跑,早一分钟排查出密接者,大家就多一分安全。”

“疫情暴发时要赶紧分析源头,疫情得以控制时要研究疫情规律、制定预案。”李世娥说,“连续两年春节坚守岗位,虽然累,但值得!”

编辑点评:疾控人员是守护健康中国的重要力量。除了采样、检测、消毒等工作,他们有的还从事现场调查、疫情研判以及心理援助。面对疫情,他们无所畏惧、争分夺秒。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03个、疾控人员18.8万人;未来,我们还要逐步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形成一支数量更充足、结构更完备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疾控队伍。

(责编:张齐、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