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名字叫奉献(新春走基层)

2021年02月23日08: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他们的名字叫奉献(新春走基层)

  踏雪巡路 检测铁轨

  人民日报记者 郝迎灿

  “请记者一定要多穿点!”采访前一天晚上,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哈尔滨工务段探伤车间副主任袁明海特意打来电话叮嘱。按计划,他要带领哈尔滨探伤工区一组开展哈尔滨火车站至松花江特大桥5.2公里铁轨线路的探伤作业。

  上午8点半,经前、中、后端3名防护员确认,线路没车通过,4名执机手将两台超声波数字探伤仪架上铁轨。“我们用超声波对钢轨内部情况探测,查找损伤。”袁明海说。

  走出站台,积雪足有20多厘米,一脚踩下去,雪顺着鞋帮倒灌鞋底。“用不了几分钟,鞋袜就全湿了。”袁明海说。

  执机手张泽山和王志南各扶定一台机器,顺着铁轨缓慢匀速前行。他俩瞪大眼睛,紧盯机器屏幕上的波形变化;竖起耳朵,捕捉机器不时发出的“滴—答—嘟”的报警声。另外两个执机手孙稼木和李京,则走在机器前面做辅助工作,扒开积雪探查铁轨焊缝。不停地蹲下、起身,哈气将围脖覆上了一层白霜。

  走上松花江特大桥,冰封江面,大风骤起,寒气透过衣领往里钻,记者不禁打了个冷颤。“你别看市区温度才零下20多摄氏度,桥上大风七八级,直接降到零下40摄氏度。”袁明海说。下午2点,袁明海才带着班组完成任务回到车间。“我们负责2700多公里线路的铁轨检测任务,这个冬运期共检出重伤钢轨102根、尖轨11根,伤损辙叉10台。去年一年没发生一起责任漏检事件。”从事探伤工作20多年,袁明海最怕的是半夜电话响,“一有电话可能就是哪里的钢轨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24岁的孙稼木是这个班组里最年轻的工作人员,参加工作两年多。“一开始确实觉得苦。”小孙坦言。作业中有列车经过时,大伙会退到一旁,站成一排面向列车。“车上的乘客隔着窗子看着我们,仿佛在给我们行注目礼。每当这时,心里特别有成就感。”小孙说。

  冒雨巡河 保护水质

  人民日报记者 常碧罗

  天没亮,外头飘着细雨,袁太全穿上长筒雨靴,套上雨裤,披上雨衣,带上工具,出门开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

  袁太全巡的是重庆垫江县的卧龙河,这条河入龙溪河后最终汇入长江。2020年初,经过桂阳街道的卧龙河上游水质恶化,变成了劣Ⅴ类。67岁的老袁,种了一辈子地,二话没说放下锄头,拿起砖刀和网兜,成为河流的守护者。

  出家门过条马路,便是卧龙河。空气湿冷,直往人脖子里钻,老袁裹了裹身上的雨衣。“以前以为巡河就是捡捡垃圾,现在发现,门道多得很呢。”老袁在一口污水井前站定,拿起砖刀和螺丝套筒,掀起两层井盖,一股臭味扑面而来,老袁却似乎浑然不觉。

  雨天是排查雨污混流的时机。去年夏天,垫江连下大雨,卧龙河流域降雨量激增,雨污混流、排污管道渗漏,污水灌入卧龙河。到底哪些管网漏了?近9公里的污水管网,老袁挨个排查,不顾气味难闻,抄起工具就钻井里。如今,整个卧龙河流域排污管怎么分布,老袁已了如指掌。

  河边和管道旁走得多了,老袁圈出来“重点区域”,蹲在草丛里,盯着河两边的排污口,发现有污水偷排、漏排、直排,立即向街道环保办举报。“有污水迹象,正在查找”“围墙外水沟垃圾较多,急需清理”“排水管道有污水排出”……每天,环保办主任唐重阳都能收到老袁发来的消息。

  巡河的时间越来越长,老袁掌握了更多技术活:瞧瞧井里污水的颜色,他顺着管道就能找到偷排的企业。上门警告,限期整改……如今,附近的居民和企业都知道,卧龙河边有个老袁,天天守着这条河呢。

  卧龙河现已稳定恢复到Ⅲ类水质,老袁却更忙了,“一过节,生活废水多,咱可得盯紧喽。”有人问,巡河护河非常辛苦,天天脏兮兮的,你到底图个啥?满手满腿都是泥的老袁,笑嘻嘻一指卧龙河,“图啥?你瞧,这河里开始有鱼了!”

(责编:李宏頔、李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