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哈尔滨3月7日电 (韩婷澎)得天独厚的黑土地,孕育出北大荒“大粮仓”的美誉。眼下,东风解冻,万物复苏,黑龙江垦区早已进入备春耕生产的大忙时节。
对北大荒来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与生俱来的职责和使命。刚刚过去的2020年,北大荒集团各项事业取得优异成绩,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领先,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连续十年稳定在400亿斤以上,充分发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
当好“压舱石”: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这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产能、有质量、有效益、有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对于这块“压舱石”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王守聪说,只有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抗灾减灾能力、供应保障能力,才能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
截至2020年,垦区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47万亩。
当好“压舱石”,不仅要“种得好”,而且要“卖得好”。“现在的粮食生产,不光是要实现粮食高产,更要做好农产品深加工,把农产品变成食品,与消费者对接,实现有效供给。”王守聪说,我们要打造产业链的后端,要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成“第一支柱产业”。
立足区域资源和生态禀赋,北大荒集团全力打造“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突出研发、品牌、营销、渠道、服务五大核心要素,进一步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2020年,北大荒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4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实现利润总额13.1亿元,比上年增长329.4%。王守聪表示:“2020年,北大荒集团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实现‘双增’,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保护黑土地:综合施策、筑牢根基
万物土中生,好土出好物。黑土地,是北大荒最主要的核心资产,是北大荒产出“中国粮食”、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来源。如何保护好黑土地,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
“黑土地保护是个系统工程,不是单做好某一方面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综合施策,久久为功。”王守聪说。
近年来,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坚持用保护国土的精神保护寒地黑土,着眼于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双红线”,通过长期的探索和生产实践,运用农艺、农机、工程、生物等技术综合施策,形成了黑土保护和治理修复能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线与模式,为提高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筑牢根基。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北大荒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土保护模式,其核心就是“六个替代”和“六个全覆盖”。即围绕规模格田替代一般农田、保护性耕作替代传统翻耕、智能化替代机械化、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农药、有机肥替代化肥、地表水替代地下水的“六个替代”,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农机智能化全覆盖、标准化生产全覆盖、绿色生产全覆盖、投入品专业化统供全覆盖、数字农服管控全覆盖的“六个全覆盖”。
“北大荒的每一寸黑土地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王守聪说,北大荒将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走出一条“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提升”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建立黑土地保护与耕地质量提升模式,打造黑土地保护的典范。
科技赋动能:让现代农业插上“智慧芯”
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北大荒集团目前已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正在积极探索尝试信息化、智能化农业发展的崭新路径。
“智慧农业就是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相结合,使农业生产更加精准。”王守聪说,要发展现代农业就要从大数据、物联网应用、无人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力。
智慧农业的“智慧”首先要体现在解放生产力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上,北大荒集团着重发展智能无人化农场生产模式,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设施、装备、机械等远程控制、全程自动控制或机器人自主控制,完成农业生产作业的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智能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通过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农场、智慧农场,构建集粮食种植、收获、整地、仓储、加工、运输于一体的智能化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综合投入利用的效益最大化和农业精准生产节本增效。
在创新服务体系方面,北大荒集团打造了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与北安市垦地合作,对5万亩耕地提供全程服务,重点围绕农业供应链金融、生产标准化供给、农机融资租赁、耕地全程托管、农机共享服务等环节,实现农业“供、种、管、收、储、运、加、销”全产业链、全方位闭环运营,通过平台化赋能、标准化流程、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分工、企业化运营,技物结合、产融结合、线上线下结合,为种植户提供“一站式、诊所式、保姆式”服务,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链和价值链高效协同。同时,推进“双控一服务”落地,通过土地托管、技术环节承包、专业化服务等形式,辐射带动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破解种子‘芯片’的难题,归根结底要靠创新。”王守聪说。
北大荒集团在农作物育种方面具有深厚的科研底蕴,种子产业化具有扎实的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北大荒集团将扎实做好研发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快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应用,突破依赖国外种源、品种的“卡脖子”问题,加速培育推广一批适应机械化、轻简化栽培、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农作物新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种业根基。
标准引领:以“北大荒标准”叫响企业品牌
标准是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近两年来,按照“三大一航母”战略发展新需求,北大荒集团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在现有农业标准化体系基础上,组织30多名农业领域专家,按照新、高、细、实、全的原则,以种植面积占垦区99%以上的五大农作物为范围,编制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内涵式农作物种植企业标准,于2020年10月23日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发布,包含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小麦五大作物种植技术,以及水田、旱田农机作业共7个企业标准,开辟制定农作物种植环节企业标准先河,显著提升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北大荒作为中国农业第一品牌的含金量,为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方位改革:“脱胎换骨”激发发展活力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台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北大荒集团经营业绩实现了逆势上扬——
2021年1月,北大荒集团实现首月“开门红”,集团重点监测的20户直属企业工业总产值达40.1亿元,同比增长55.3%,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7.7%;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35.7亿元,同比增长46.1%,粮食、石油类等大宗商品销量增长45.2%。北大荒商贸集团、北大荒粮食集团、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北大荒丰缘集团、北大荒完达山乳业集团、北大荒米业集团、北大荒种业集团7户企业营收合计87.9亿元,同比增量合计33.8亿元……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与北大荒集团更加注重释放改革和制度红利,在精细管理上下功夫,不断提质增效息息相关。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党委扎实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实现了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社企分开,现代公司管理体制基本建成,农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改革是要动真格的,我们要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营体制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王守聪说,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关键之年,北大荒集团将持续推进农垦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完善新体制新机制,把制度红利转化为强大发展优势和巨大发展红利。
“北大荒集团将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要求,持续深化改革,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达到500亿斤。”王守聪对集团未来五年发展充满信心。
图片由北大荒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