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樺川縣種植大戶李世平——

黑土地正在“綠”起來(新征程 新期待)

人民日報記者 吳齊強 郝迎燦 方 圓

2021年03月20日07: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黑土地正在“綠”起來(新征程 新期待)

  初春,黑龍江樺川縣豐年村世平水稻專業合作社裡,社員們正嘮得起勁。

  “去年遭受台風雨水多,多虧咱這地方渠通溝暢,產量沒咋受影響,粗算下來能有200多萬元純利潤。”理事長李世平算起賬來。

  “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明顯提升,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李世平拿起報紙,給大家念了一段,“中央一號文件上的這些話,是咱的新目標。”

  從低產易災到水旱從人、高產穩產,截至2020年,黑龍江已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超8000萬畝。2020年,全省糧食總產量1508.2億斤,實現“十七連豐”。

  “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施好‘藏糧於地’是前提。我看得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地力,二是綠色有機。”在場的樺川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楊忠生說。

  李世平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希望國家繼續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高標准農田建設工程,讓黑土地更肥沃。“這兩年明顯感覺到變化。以往插完秧下地揚肥,踩下去硬邦邦打滑,現在土能沒腳脖子,這是耕層厚了。”

  前兩年,合作社的4500畝地被納入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秸稈粉碎還田,輔以深鬆整地和增施有機肥,耕地質量提升了0.5個等級。

  “現如今,咱黑土地正在‘綠’起來。”李世平說,“過去產量要靠化肥追,現在4500畝稻田都有綠色認証,全部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照方抓‘藥’,畝均化肥施用量從85斤降到了53斤。”

  化肥在降,農藥也在減。踱步室外,李世平抬手一指:“田裡一個個‘小燈籠’是防虫燈,再配合上稻田養鴨,就不用噴施滅虫藥。有了‘綠色’招牌,合作社種出的優質大米每斤賣到了15.8元。”

  自2015年以來,黑龍江開展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三減”行動,綠色有機食品認証面積超過8500萬畝。

  種地的實惠看得見,李世平還有新期待。“現在還有不少農戶畏風險、怕投入,種地老套路,影響增收致富。希望國家加大典型示范和政策扶持力度,讓更多群眾通過種地致富。”

(責編:王艷、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