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龍江紅色印記】

趙一曼的三次抉擇

2021年04月21日13:48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人民網哈爾濱4月21日電 (李熙爽)4月15日,“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採訪團來到東北烈士紀念館,紀念館講解員周平宇向大家介紹了抗日女英雄趙一曼人生中的三次抉擇。

趙一曼的家鄉——四川省宜賓縣。

第一個抉擇,是家庭與信仰的抉擇。趙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於四川省宜賓縣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十歲時,家裡讓她裹小腳,任憑家人如何勸說,她都寧死不從,還用柴刀將母親給她准備的小尖鞋和裹腳布砍得稀巴爛。在大姐夫——共產黨員鄭佑之的引導下,趙一曼閱讀進步書刊,接受五四運動的新文化思想。1926年,她毅然放棄了地主小姐的優越生活,選擇離開家鄉,來到宜賓女子中學讀書,並在這裡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為信仰奮斗一生。

中學時代的趙一曼。

1928年,隨著國內革命形勢的發展,黨組織非常需要干部,特別是女干部。正在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的趙一曼接到回國通知。此時的她,遇到了人生的第二個抉擇——“妻子”還是“戰士”。在蘇聯,趙一曼與陳達邦結婚,接到回國通知時正懷有身孕。她本可以打報告說明情況,留在蘇聯安心待產,但在“妻子”與“戰士”兩個身份中,趙一曼毅然選擇回到祖國,從事革命斗爭。

趙一曼與寧兒合影。

回到祖國后,趙一曼輾轉來到上海從事黨的秘密工作。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孩子從事地下工作十分危險,趙一曼思考再三決定將兒子寧兒送到親戚家寄養。臨別時,母子兩人在上海紀念館留下了唯一一張合影,當時趙一曼25歲,寧兒不滿一周歲。趙一曼沒有想到,這次分別兩人就再也沒能相見。

“九·一八”事變后,趙一曼赴東北從事抗日斗爭的組織活動。1935年,她在一次戰斗中受傷被俘,敵人不分晝夜地對她進行審訊。擔心趙一曼死了得不到口供,敵人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的特監病房治療。在醫院,趙一曼得到了看守她的年輕警察董憲勛和護士韓勇義的幫助。1936年的一個雨夜,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三人連夜出逃,可惜半路被敵人追上,趙一曼再次被捕。

這一次,趙一曼迎來了人生中第三個重要抉擇,生與死的抉擇。面對殘酷的刑訊,趙一曼始終堅貞不屈,沒有透露出黨的半點秘密。1936年8月2日凌晨,趙一曼被押上開往珠河(今黑龍江省尚志市)的火車。她知道最后的時刻到了。她向押解她的憲兵要來紙和筆,給兒子寧兒寫下一份感人至深的遺言:“……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就在這一天,趙一曼犧牲在珠河小北門外敵人的刑場上,年僅31歲。

圖片由東北烈士紀念館提供。

(責編:王思迪、李忠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