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躍升全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第13位
人民網哈爾濱11月30日電 商務部近日公布《2022年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及申請城市綜合評價結果》,大慶市位列全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第13位,位次較2021年第22位躍升,同時拿下了活躍服務外包企業比重、服務外包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執行額比重兩個全國第一和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比重、從業人員本科及以上學歷比重兩個全國第二。
工程師在服務企業維護油田線路模擬盤系統。大慶市委宣傳部供圖
服務外包闖出“大慶速度”
大慶服務外包產業起步較晚,2006年企業數量僅有48家,從業人員不足4000人,產值僅6.1億元。到2022年,大慶全市服務外包企業發展到了480家,累計吸納就業超17萬人,服務外包總執行額實現20.5億美元,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
產業千萬個,大慶為何要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大慶市高新區高新技術創業中心主任孫米強給出了答案: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意味著城市經濟的“豐富”。
大慶金橋信息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進行運維服務。大慶市委宣傳部供圖
大慶建有國家級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在配置優惠政策、基礎環境、人才供給、市場清單和資源匹配上已經悄然鋪開了行業基礎﹔伴隨著大慶油田對國內外市場的開發,油服產業相伴出海﹔造就了金橋、中環、華創等一批軟件開發及運維服務企業,產品已經在全國多個油田使用﹔大慶吸引了京北方、大宇宙、晟祥等一批人才密集型企業進駐﹔大慶具有發展數據中心的優勢,為人工智能提供基礎保障﹔大慶是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兩買兩賣”的主要中轉地,可為其提供礦產開發、人力輸出等多方面服務。
“大慶服務”特色獨樹一幟
大慶服務外包產業,有著獨特的品牌優勢。
油化技術服務特色明顯。在“油頭化尾”戰略推動下,形成了數據採集、數據建模等完整的油化技術服務外包體系,在全世界實現了理論體系領跑、工程技術領跑、成本管控領跑、開發效果領跑的突破。預計2023年,油化技術服務外包執行額實現19.25億美元,同比增長10%。
知識流程外包佔比突出。大慶市以油化技術服務為主要領域的知識流程外包(KPO)穩居產業主導地位,佔比達到95%以上,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國家重大戰略融合緊密。積極融入“數字中國”“中國制造2025”“雙創”等國家戰略布局。
國際合作市場覆蓋廣泛。以油化技術服務、創意設計服務為代表的離岸服務外包業務發展勢頭迅猛,業務覆蓋中東、亞太、中亞、非洲等地區50余個國家,其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超20個。預計2023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執行額實現9.6億美元,同比增長15%。人才儲備作用日益增強。大慶服務外包產業涵蓋油化技術、創意設計、新興技術服務等多元領域,符合服務外包重點發展領域的執行額佔比95.3%,位居全國示范城市第一。
服務外包是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對專業人才需求相對較高。大慶依托市級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累計完成培訓6萬余人次,人才隊伍專業化能力建設持續加強。
外包產業成為大慶經濟新引擎
大慶服務外包產業全國排位躍升,與企業練好“內功”、政府做足服務密不可分。
“2009年,大慶市被國務院評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服務外包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特色優勢彰顯,領域趨向多元,取得了長足發展。”大慶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薛劍坤說。
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積極發揮大慶市級服務貿易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服務外包工作。制定實施《“1+3+5”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大慶市服務外包產業轉型升級意見》等系列獎勵政策。將服務外包納入縣區(開發區)目標考核體系。借助服貿會、數交會、上交會等國家級、專業性展會,協助企業加強市場開拓。
公共服務能力持續強化。依托華為雲數據服務平台為外包企業提供雲服務,支撐外包企業開展平台架設、用戶習慣分析等業務。發揮“大慶產業金融服務平台”支撐作用,提升企業綜合融資能力。組建服務外包產業聯盟,匯集政府、企業家、投融資機構、培訓機構等多方主體,定期舉辦交流活動,促進各方共享信息、人才和技術。
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成效。有效推動了數字技術在相關上下游產業的應用,持續帶動了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建設“數字大慶”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數字中心,構建“九大專題”經濟社會發展分析管理體系。鼓勵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打造“產品+服務”優勢,成功打開國際新興市場,帶動對外貿易正向增長。
開放經濟體制逐步形成。2022年4月,大慶獲批黑龍江省第一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發展先導區試點城市,高新區、經開區成功獲批全省首批自貿協同區片區,全市開放載體功能不斷完善,國際交流合作水平不斷提升。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服務外包企業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辦理,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從95.1%提升到了100%。
下一步,大慶市服務外包產業將錨定“三個城市”建設目標,服務構建“1357”現代化產業體系,從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加強園區載體建設、完善人才支撐體系四個方面,打造以油化大企業為主導,專業園區為支撐,結構合理、特色突出的產業發展格局。(劉婷、戴小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