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黑龙江频道>>省内要闻

【行走龙江看振兴】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累计生产原油2.86亿吨

2021年12月11日09:13 |
小字号

截至2021年12月8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年产量再次突破千万吨,连续20年产量超千万吨,累计生产原油2.86亿吨,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三次采油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开发技术,有力推动了世界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

通常把利用油层能量形成的自喷采油称为一次采油,向油层注水对其补充能量开采石油称为二次采油,而通过注入化学物质来改善油、气、水及岩石相互间的性能,开采出更多的石油称为三次采油。三次采油技术是老油田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三次采油已广泛用于大庆油田的一类油层和二类油层,应用三次采油技术后,采收率在二次采油技术的基础上,提高了14至20个百分点。

资源有限,创新无限。大庆油田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按照“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思路,经过持续攻关研究,建立形成了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两套三次采油技术系列,并且始终保持世界领跑地位。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就开展了小井距聚合物驱先导性矿场试验,但仅提高采收率4个百分点左右。80年代末期,聚合物驱和其它的化学驱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进入低潮,许多国家对化学驱的科学研究停滞不前。

面对诸多疑虑和困难,大庆油田坚定不移地开展聚合物驱技术攻关,在失败中找原因,在实践中找依据。经过20多年的调研、科技攻关、先导性试验和工业性矿场试验,突破了国外已有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创新发展了聚合物驱油理论,形成了成熟完善的配套工程技术。

1995年开始先后在一、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以来,通过完善聚合物驱油方案设计、聚合物驱跟踪调整、新型聚合物驱、采油地面配套工艺等技术,实现了一、二类油层聚驱采收率处于同一水平,达到了“对象变差、效果不降”。到2021年底,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达到72个,累计产油1.60亿吨;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达到46个,累计产油0.70亿吨。

随着开采对象的变化和地下形势的日趋复杂,大庆油田未雨绸缪,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三元复合驱技术研究攻关。当时,曾经有国外研究成果表明,大庆原油酸值过低、不适合应用三元复合驱技术。根据这一结论,国外的一些专家断言:让大庆油田彻底忘记三元复合驱技术!

面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大庆油田绝不轻言放弃。从1983年起,就超前开展三元复合驱技术攻关,经过上万次实验,突破了传统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揭示了三元复合体系超低界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结构、原油组成的关系,研制出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打破了“大庆油田低酸值原油不适合三元复合驱”的论断,形成了具有大庆特色的三元复合驱油理论,并攻关解决方案设计、举升和采出液处理、药剂生产等世界级难题,于2014年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三元复合驱技术的集成配套和规模应用,采收率比二次采油的水驱技术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自2016年起,年产原油连续6年保持在400万吨以上;到2021年底,三元复合驱技术已在大庆油田37个区块实现工业化推广应用。

大庆油田创新形成了整套可复制、可输出化学驱集成配套技术,创新了化学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驱油理论,研发出系列驱油用化学剂并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形成了化学驱工业化集成配套技术。三次采油技术创新成果获国家级奖励7项,省部级奖励78项;取得授权核心专利155件,其中发明专利75件、企业专有技术185项。建立了化学驱技术管理标准体系,制订企业技术标准62项,生产管理制度28项。

大庆油田在创新三次采油技术的过程中,建成了开放式的国家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中国石油三次采油先导试验基地,黑龙江省提高原油采收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三次采油核心专利和专有技术不仅在国内油田应用,还成功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尼、阿曼等国家提供了技术服务。(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黑龙江频道 邱成洋 方圆)

(责编:张齐、李忠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中俄最大界湖兴凯湖进入结冰期00:42
  • 黑龙江漠河迎来雾凇美景00:41
  • 雨雪交加中,他们撑起一条通行路00: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