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身邊的變化

黑龍江:脫貧攻堅下足“繡花”功夫

方圓、趙丹

2020年01月03日13:52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編者按:

2019年我們的身邊或多或少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這一年的黑龍江高頻詞:主題教育、優化營商環境、百大項目、脫貧攻堅、自貿區、辦事不求人、一把手走流程、冰城藍、穩就業、保民生……

回眸2019年,黑龍江省“轉”字當先,轉思想、轉作風、產業轉型、轉方式調結構,“轉”起來的龍江處處發生可喜變化。人民網黑龍江頻道特別策劃“2019年身邊的變化”系列報道,通過文字、圖片,我們共同回顧龍江各地一年來的轉變,以及龍江百姓一年來收獲的幸福瞬間。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隨著時間車輪的滾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關鍵之年2019年已經過去。經過多年的脫貧攻堅,2019年5月5日,黑龍江省龍江、克東、泰來、湯原、樺川、樺南、同江、綏濱、明水、蘭西10個縣(市)退出貧困縣序列。“目前,黑龍江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有98%脫貧,全省177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省扶貧辦政策法規處主任科員沈俊成表示,黑龍江省20個國貧縣已脫貧摘帽15個,剩余5個貧困縣已達到脫貧摘帽條件,其中包含3個深度貧困縣。這些貧困縣不但村屯樣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貧困縣村民的思想也發生了轉變。

扶貧重在“扶本” 脫貧首先脫“舊衣”

“這是政府出錢給俺家蓋的大瓦房!住在這裡,心裡別提多敞亮了!”齊齊哈爾市泰來縣平洋鎮戰斗村村民金淑英,看著自己的家,回想起這幾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幾度哽咽。“俺家六口人,之前都住在兩間土房裡,夏天漏雨、冬天漏風。兩個孫子上學拿不出坐校車的錢,老伴患有青光眼,沒錢看病耽誤了,左眼失明、右眼也漸漸模糊……”日子難過,金淑英心裡更難過。

2015年12月,金淑英家成為泰來縣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政府出錢給她家蓋了磚瓦房,兩個孫子也得到了教育補貼,在醫療費能報銷95%的情況下,老伴做了青光眼的治療手術,保住了右眼﹔政府提供了5000元的小額貸款,金淑英拿出一部分錢作為本金,養了120隻雞,當年僅養雞一項收入就有4000多元。

榮麗穎在貧困戶家中。蘇靖剛 攝

斷頭路、泥草房、取暖設施簡陋、門窗漏風、污水就地排放……這是大慶市林甸縣四季青鎮宏豐村駐村第一書記榮麗穎來到村裡的第一感受。“宏豐村僅斷頭路就有11處,中心村屯的內澇狀況嚴重,旱天時庄稼澆不上水,澇天時地裡的水排不出去。”為摘掉窮帽,駐村扶貧隊在這片瘠薄的土地上下足“繡花”功夫,修村路2.76公裡、在中心村屯建設排水、全村鋪設全水泥路面、打井。路平了、排水順了,旱澇都不擔心了。

金淑英和榮麗穎眼中的變化,是十個脫貧摘帽縣的縮影,隨著脫貧工作日漸深入,精准扶貧讓多個貧困縣、困難縣一改之前的“灰頭土臉”。據黑龍江省扶貧辦介紹,如今黑龍江省的1778個貧困村全部通光纖寬帶、生活用電、動力電,4G信號全覆蓋。貧困地區累計新增公路18239公裡,其中2019年新增4555公裡,比2018年增加3407公裡。農村通硬化路41934公裡,佔比81%。

扶貧重在“扶人” 精准脫貧上下足功夫

一個個村屯煥然一新,少不了背后踏實肯干、起早貪黑的“帶頭人”。

“和村民們住在一起,干在一起,早上4點多就開始有村民登門辦公,這是我工作的常態。”作為黑龍江省中省直唯一一位女駐村工作隊隊長,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榮麗穎已帶領宏豐村脫貧出列,她帶著村民們挖窮根、補短板、強產業,完成了貧困鄉村的美麗蛻變,這個奮斗在脫貧一線的“女漢子”也贏得了大家的堅定信任、支持和肯定。

榮麗穎說:“如果想拉動村子經濟,一靠醫療保障、二是靠農作物增收。”扶貧工作以來,駐村扶貧工作隊邀請了哈爾濱三甲醫院的優秀專家團隊對村民進行了4次健康義診,籌集資金,為貧困戶和對因病致貧的農民建立了醫保卡。

柳力新在貧困戶家中。蘇靖剛 攝

佳木斯市湯原縣香蘭鎮新建村地理位置偏遠,屬區定深度貧困村。剛到這裡時,農民的房子不像房子,沒有立村產業。為了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駐村工作隊先從村裡的村路、寬帶、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始進行集中治理。如今,村容、村貌、村風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新建村駐村第一書記柳力新說:“土地面積少,就搞特色種植,新建村南側已經打造成特色基地。經過三年的脫貧攻堅,新建村從負債村,到現在村集體收入達100萬。”柳力新說。

柳力新在走訪中了解到,貧困戶中有一家正值壯年的長子患有自閉症,十年不出家門,他的父母因此失去了與貧困作斗爭的勇氣。柳力新發現這個家庭貧困的根源就在孩子身上,他尋找各種機會走近孩子,慢慢獲得了孩子的信任,柳立新嘗試帶他走出家門,去技師學校參觀,開始讓孩子接觸一些技能學習。孩子的變化讓這個家庭看到了希望,一家人找回了與貧困做斗爭的勇氣。“能幫助到村民,能和他們在脫貧工作中真正的互動起來,我的努力就值了。”柳力新自豪地說。

忙完基建忙入戶,忙完入戶抓產業,奔走在扶貧路上的村干部們,用腳步和干勁撐起了一個個貧困家庭的致富信心。

據了解,黑龍江省支持深度貧困縣發展鮮食玉米、果蔬、食用菌、漢麻等特色作物種植,農業特色產業扶貧項目覆蓋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達94.4%。實施產業扶貧攻堅三年行動,實現貧困戶產業增收項目全覆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繼續高於全省農村居民平均水平。

扶貧重在“扶志” 農民“貓冬”變“忙冬”

一年從春到秋農忙,秋收后就進入了漫長的“貓冬期”,幾個月農閑吃老本,不但沒有產出,還滋生了村民的惰性。為了解決農民“貓冬”問題,黑龍江省通過以產業發展為引領,讓冬閑變冬忙,轉變農民陳舊的就業觀念,倡導勤勞致富、自立自強新風尚,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

泰來縣平洋鎮平洋村扶貧車間。泰來縣供圖

泰來縣加快培育特色產業,把企業建在家門口,讓農民務工增收離土不離家,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加快了土地流轉,促進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2019年5月,金淑英在扶貧車間當主任,一個月的收入是1000元。這個車間主要是以生產汽車編織坐墊為主,由於金淑英手法熟練,編的墊子質量好、速度快,所以在擔任主任期間還會指導其他的村民。“再也不用‘貓冬’了,如今我一年四季都在車間裡工作,我的好姐妹兒也都和我一起做編織手藝,嘮嘮嗑活就干完了,大冬天也不用在家待著。我還可以把手藝教給其他村民,幫助他們脫貧,特別有意義。”

泰來縣扶貧辦主任朱清山介紹說,截至2019年12月,泰來縣扶貧車間達到25個,帶動1200多人務工增收,其中貧困群眾162人。僅汽車坐墊編織一項就累計生產5萬套,銷售額達1300萬元。

就業人數的增加,能明顯看出農民“貓冬”習慣有所轉變。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13.9萬人次,其中跨省就業1.9萬人次,比去年增加2910人次,省內就業2.3萬人次,比去年增加1.7萬人次,就地就近就業9.7萬人次,比去年增加1.6萬人次。村級公益崗實現貧困人口就業4.4萬人,比去年增加2.2萬人,316個扶貧車間帶動貧困人口就業5056人。為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強化精准幫扶,黑龍江累計為貧困群眾解決醫療、住房、就業、教育、發展生產等方面實際困難和問題35.8萬個。

據悉,黑龍江省已在有貧困人口的村實現開展“扶志扶智”宣傳教育活動全覆蓋。總結宣傳推廣各類脫貧典型3840個,落實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政策措施,發揮“一約四會”作用,探索完善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農村社會治理新路徑,全面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樺南縣扶貧辦主任葛本東介紹說,樺南縣在落實“教育扶智、健康覆蓋、轉移就業、基礎保障、金融扶持、社保兜底”六大政策方面,既不降低標准,也不吊高胃口,全力確保現行標准下脫貧質量。實施“九八九”轉移就業脫貧提升工程,帶動2420名貧困群眾,真正做到“就業一人、脫貧一家”。

“黑龍江省在脫貧攻堅工作上,將繼續強化政策舉措,在保持對脫貧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各項政策持續穩定基礎上,全省新出台教育資助、健康扶貧、危房改造、產業扶貧等10個方面48項政策措施,推動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省扶貧辦政策法規處主任科員沈俊成說。下一步,黑龍江省將聚焦“三保障”問題短板和關鍵環節,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裡。確保剩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面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責編:鄒慧、李忠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