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檢少了 發展好了

兩個“明星村”的減負調查(干部狀態新觀察·基層減負進行時)

人民日報記者 郝迎燦

2020年01月16日1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兩個“明星村”的減負調查(干部狀態新觀察·基層減負進行時)

  核心閱讀

  黑龍江省富裕縣紹文鄉邵文村和繁榮鄉永豐村都是“明星村”,因為有示范性,兩個“明星村”每年迎接的調研考察格外多一些。尤其年底,接待多、檢查多、材料多,干部的煩惱也很多。而在2019年,村裡情況有了不小的變化。

  煩惱

  越是先進村,各種調研檢查、學習考察越多

  挂斷時任鄉黨委書記呂麗的電話,田家俊輾轉難眠,索性披衣起來到院中踱步。

  “組織上希望我接替病退的老書記,跨村到紹文村擔任黨總支書記,這個擔子能不能挑得起來?”月明星稀,院中人心事重重。這是半年前的一個晚上,田家俊本是黑龍江省富裕縣紹文鄉齊心村的一個養牛大戶,此前村支部換屆中被選舉為齊心村的黨支部副書記。

  紹文村是抗日英雄田紹文的故鄉,也是市裡的“老區建設先進村”。一向敢闖敢干的田家俊,為啥在這件事上有顧慮?擔任村干部一年多,田家俊說他有三怕——

  “一怕開會,縣城距村裡有50多公裡,開次會一天的工夫就沒了。”

  “二怕檢查,各個部門都有任務安排,月調度、季檢查、年考核,應接不暇。”

  “三怕討債,村集體因公益事業建設和村辦企業歷史遺留問題負債400多萬元,過年都不安生。”

  “紹文村是先進村、明星村,各種會議和督查檢查隻多不少,村集體負債更是高達1400多萬元,來這裡任一把手,需要下大決心。”田家俊猶疑良久,天已微亮。

  起床后,呂麗手機震動,是田家俊發來了短信:“既然組織信任,我決定服從組織安排。況且,沒有黨的好政策,我養牛事業也不會發展壯大。”2019年5月,田家俊當起了紹文村黨總支書記。

  同樣的煩惱,隔壁繁榮鄉永豐村的黨支部書記狄榮也有過不少。“我們村是縣裡的標杆村,先后獲得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省級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示范點等榮譽。”狄榮說,“越是先進,迎接各種調研檢查、學習考察越多,去年平均一周至少能有兩回。”

  狄榮在去年初的村兩委換屆中當選,上任第一天,村會計抱來一摞賬本,“粗粗梳理,村集體負債296萬元。”

  這些負債,多是基礎設施建設所致。“永豐村是明星村,落到村裡的項目多,但是這些項目建設同時需要村裡自籌相當比例的資金,隻能向銀行貸款或者找施工方墊付,日積月累,越積越多。”狄榮回憶。

  改變

  減考核、減會議、減債務,村子拋掉包袱鉚足干勁

  去年11月,一場透雪才過,狄榮便開始提醒村兩委班子早做准備,“咱們村是‘老先進’,牌子多、項目多,年底上級部門各種檢查也多,臨時抱佛腳怕是不好過關。”

  大伙不敢大意,從基層黨建到脫貧攻堅、從秸稈禁燒到美麗鄉村建設,各項工作任務落實情況分頭細細梳理。狄榮親自把關,細致檢查報表填寫是否規范、活動開展的影像留痕是否齊備。

  可直到2020年元旦,這些材料竟沒有派上“用場”。“2018年底那陣恨不得一天能接待兩三撥檢查組,2019年12月份總共迎檢一回。”“虛功”沒發揮“實作用”,狄榮很欣慰。

  檢查方式也在變。永豐村是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衛生環境整治是重點。“以往檢查環境衛生,主要是到村部座談,看看公益崗人員情況、分段任務、考核標准等資料是否齊全,有沒有整治前后的影像資料對比,現在以暗訪為主,不打招呼進村,發現問題再跟我們反饋。”狄榮說。

  田家俊也深有感觸,“2019年7月全市開展扶貧工作交叉互檢,檢查組不跟村裡打招呼,直接入戶走訪,等抽查完我們才知道市裡來了領導。”

  改變,來自政策導向。“拿督查檢查來說,2019年年初由縣裡統一確定10項考核事項,各級各部門不得隨意增加﹔臨時性檢查必須報請縣委辦和縣政府辦同意,減少了督查檢查工作的隨意性。”富裕縣委辦副主任楊瑞說。

  村子輕裝上陣發展,還離不開村集體債務化解。“1400多萬元欠款絕大多數是2003年之前的歷史遺留賬目,包括上世紀90年代興辦村級企業、公益事業建設、賒購化肥農藥農業生產投入等原因造成。”田家俊說,“去年8月,全縣開展農村三資亂象整治工作,通過政策回購、剝離減債等方式已全部核銷金融部門債務880萬余元﹔通過政府免除等方式核銷近200萬元。”

  “剩余300多萬元欠款包括工程拖欠款、群眾出工費用、村干部工資等,我們已著手制定還款計劃,通過村集體收入逐步還清。”田家俊一臉輕鬆。

  “2019年開展土地確權工作以來,全村共新增耕地5042畝,通過發包競標取得收入35萬多元,已經有能力在投入村級公益事業的同時逐步償清債務。”狄榮說。

  發展

  投入大、規模大、收獲大,村集體收入增加全村受益

  晚飯后,田家俊帶記者去看村裡新辦的食用菌廠,機器隆隆,正對生產菌棒所用的玉米芯、稻草等原料進行高溫殺菌。

  “往年,到了年底都是窩在辦公室整材料。”田家俊打趣,“雖說作為‘明星村’‘萬千寵愛在一身’,但以往檢查接待多、負債多、工作指標多,耗費了不少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馬路對面,是10座新建的溫室大棚,掀開一間的門帘,裡面密密碼放著上萬隻菌棒。“這座食用菌廠和溫室大棚是省稅務局駐村工作隊協調資金建起來的,村集體也投入了20萬元,預計春節前能夠出產平菇60萬斤,產生純利潤20萬元。”田家俊說。

  “到2020年底,全村預計可實現村集體收入120萬元。根據產權制度改革要求,其中30%用於償還債務,剩余部分按照3︰7的比例分別用於村級公益事業和全體股民分紅。”田家俊說,“會議、檢查考核少了,負債輕了,村干部能輕裝上陣謀發展。”

  永豐村也在變。“村裡從2016年開始謀劃發展中藥材種植,並進行了小規模試種,可由於以往村集體負擔重,遲遲無法增加投入、擴大規模。”狄榮說,“2018年,村裡成立了豐金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98戶群眾入社,種植防風、柴胡4018畝。”

  47歲的汪孟興是社員之一,“家裡承包了100多畝地種植防風,村裡請來華潤集團齊齊哈爾分公司負責技術指導和保底回購,按照去年的行情,每畝一年純收入能有2000—3000元。”

  眼瞅著村集體收入水漲船高,全體村民成為受益者。“村裡接連做出了幾個決定,每戶每年補貼電費150元,60歲以上老人每年發放補貼100—500元,孩子考上大學、研究生也分別都有獎勵。”狄榮底氣十足。

 

(責編:鄒慧、李忠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