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視頻裡的媽媽,她是圖片裡的寶貝” 戰“疫”期間 視頻兩端最美的笑臉

來源:ZAKER哈爾濱

2020年03月05日10:03  
 

在道外區火車頭街道辦事處有這樣一群人,她們是年邁父母的小棉襖,是家庭裡的半邊天,更是孩子們最愛的媽媽。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她們成為“女戰士”,入戶排查、發放酒精、站崗執勤都有她們的身影。為了更好的“迎戰”,她們隻能將年幼的孩子送到老人家,一個多月來,和孩子見面,隻能在“線上”。

她和女兒的隔窗望

“我已經很多很多天沒看見我的女兒了,遠遠地隔著防盜門或站在樓下看著她小小的身影,眼淚止不住地流,真希望明早起來,疫情快點結束,我能好好的抱抱你。告訴你,媽媽愛你”……這是火車頭街道辦工作人員張春瑩寫在朋友圈中的一段話。配圖裡,夜晚中,迎著燈光,她兩歲半的女兒在老人的陪伴下,把手放在三樓窗邊,與樓下的她隔窗相望。從大年初一“返崗”起,每天在外忙碌怕自己太“危險”,張春瑩隻能與女兒通過“隔窗望”“隔門望”“視頻見”的方式相見。

自女兒出生起,這是母女倆分別最長的一段時光,朋友圈中話語傾訴著思念,也表達著她戰疫的決心,因為她知道,此刻她和戰友們的奮戰,是在守護無數個家庭的寶貝。

“阿姨?”“寶貝,是媽媽呀”

董麗莉是火車頭街道辦事處北棵社區專職副書記,孩子七寶才 19 個月大。大年初一,七寶就被送到了姥姥家。每天陪睡的媽媽不在身邊,七寶很不習慣,睡覺前、起床后都要哭上一陣。第一次戴著口罩和孩子視頻,七寶都沒有認出媽媽來,懵懂的說著“阿姨”,鏡頭那端的董麗莉隻好一遍遍強調:“寶貝,是媽媽呀,媽媽。”

雖然想孩子,可董麗莉卻不敢經常和七寶視頻,她擔心,孩子看到她情緒會不穩定,因此很多時候都隻能看老人拍給她的七寶照片和視頻。給孩子送東西,也只是放在門口轉身就走。董麗莉說,她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她和她的寶貝很快就能相見。

如今每天最幸福的時光,是隔屏摸你的小臉

陳洋是火車頭街道辦事處建樺社區副主任,她的孩子才 16 個月,也是大年初一起,就被送到了奶奶家。孩子找媽媽,老人隻能找出她的照片給孩子看,說:“看,媽媽在這兒,很快就回來了。”同事問她是否心疼孩子時,她總是故作輕鬆地說: “我家孩子現在都練出來,也不哭了,我倆都習慣了”。每天和孩子通過視頻短暫的見面,隔屏摸摸寶貝的小臉,是她最幸福的時光。

這些“狠心”的媽媽期待著,疫情被戰勝的那一天,所有的家庭都能團聚,所有的寶貝都能依偎在媽媽的懷中快樂成長。(記者 杜菲菲)

(責編:王艷、李忠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