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智慧氣象 數據秒回(解碼)

本報記者 劉 毅

2020年04月03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智慧氣象 數據秒回(解碼)

  廣西百色靖西市氣象局新地面觀測站站址。高鈺杰 攝

  核心閱讀

  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后,觀測頻次、傳輸效率和數據量方面的提升,增強了我國氣象觀測“監測精密”的能力,將更好地滿足氣象預報服務需求,為實現“預報精准、服務精細”要求提供有力支撐。

  從4月1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標志著我國正式邁入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時代,將以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幸福安康。

  應用衛星遙感、智能圖像識別等多種技術

  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著重要依據。上世紀,老一輩氣象觀測員靠筆、紙、電報機這“老三樣”,開啟了中國氣象事業。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開始發力。1999年至2008年,中國氣象局分批次完成了自動氣象站推廣建設和應用。2014年,中國氣象局對全國地面氣象觀測業務進行調整,拉開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的序幕。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的發展,通過配備自動觀測設備及應用衛星遙感、多源數據自動綜合判識、智能圖像識別等多種技術手段,全面自動化觀測逐漸具備現實基礎。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此前已經歷試點運行、全國業務試運行兩個階段。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黑龍江、安徽、山東、湖南、廣西、新疆、青海等7省(區)氣象局開展了試點運行工作。從2019年6月15日起,這項工作由試點運行階段轉為全國業務試運行階段。

  增強氣象觀測“監測精密”能力

  3月31日21時,隨著全國2423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完成台站業務軟件中總雲量、雲高等參數設置,數據完成傳輸並正常入庫,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切換工作圓滿成功。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實時監控顯示,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后,觀測頻次比人工觀測約提高4倍到8倍,其中雲觀測站點數約提高3倍,數據量比人工觀測約增加10倍﹔觀測數據傳輸用時由分鐘級優化至秒級,到報完整率達99%以上,傳輸頻次從5分鐘提升至1分鐘,數據傳輸頻次與效率大幅提高。地面氣象觀測頻次、傳輸效率和數據量方面的提升,增強了我國氣象觀測“監測精密”的能力,將更好地滿足氣象預報服務需求,為實現“預報精准、服務精細”的要求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強調,要對標“監測精密”要求,確保觀測系統的安全運行,用新技術、新方法解決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充分評估效益,結合各省(區、市)實際,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和業務流程﹔統籌推進布局,完成業務切換后,由原來的觀測向觀測裝備維護維修和現場核查、標校或檢測、質量管理等轉變,做實做細對系統和設備的保障。

  目前,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等單位,正在就自動化改革對預報服務業務等方面的影響開展評估,並緊盯觀測數據接入、解碼、業務平台應用等環節,確保平穩有序。

  助力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以往,很多氣象觀測員入行學到的第一課就是:觀測時間一到,哪怕天上“下刀子”,也要到觀測場把數據讀取回來,按時報出去。有的觀測員在大風呼嘯時用繩子捆住身體完成觀測,有的觀測員在寒冬清晨手碰到冰冷的設備被生生粘住,有的觀測員在瓢潑大雨中全身濕透奔向觀測場……

  59歲的高繼才,從1978年至今,一直在山東泰山氣象站從事地面觀測工作。他到泰山氣象站之初,山上不通公路,工作器材和生活用品都靠大家挑上去,一趟至少也得五六個小時。高繼才和同事們不但是觀測員,還是“挑山工”,每次負重上山后便是20多天“與世隔絕”的日子。

  “以前值班期間,24小時不敢合眼,生怕一瞇瞪就錯過發報。大家腦子裡時刻繃著一根弦,每天7次繪圖報、24次航空報,還有不定時的危險報、重要報,每份都不能遲發。時間久了,多夢變成了觀測員的‘職業病’。”高繼才說,雖然經常夢見日照紙被風吹飛,但現實中一次也沒有出現過,“大風天,我們會格外小心,總是兩人結伴觀測,一人收舊紙,一人換新紙。”

  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后,全國氣象觀測員的工作發生顯著變化。

  “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地面觀測全面自動化,讓我們充滿了喜悅,期待未來觀測更加智能化,期待‘智慧氣象’更硬核。”在河北雄安新區容城縣氣象局從事地面觀測業務的於丁,是一名90后觀測員。雄安新區成立以來這3年,他發現氣象現代化建設發展迅速,一個個以前從未見過的氣象設備接踵而至。

  “剛學會測量室內氣壓,觀測自動化了﹔剛熟悉各種雲類,觀測自動化了﹔緊接著,冬季降水、能見度、天氣現象,都實現了自動化觀測。”於丁說。

  隨著雄安新區“未來站”的建設,實施了智慧氣象示范、氣象科技創新引領、氣象服務數據融入新區數字城市建設等項目,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齊裝上陣,觀測場裡矗立著越來越多讓人驚嘆的儀器設備。

  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的巨大變化,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不斷發展后的水到渠成。以此為新起點,氣象觀測人員將著力解決應急觀測、維護設備、研究分析和提升服務能力等面臨的新考驗。中國氣象事業將瞄准“監測精密”的目標,著力發展全時全域全要素的綜合氣象觀測,深耕業務能力建設,以現代化建設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責編:鄒慧、李忠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