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4月14日,北京市延慶區沈家營鎮農民在犁地准備春播。人民日報記者 賀 勇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4月8日召開會議指出,我國農業連年豐收,糧食儲備充裕,完全有能力保証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要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加強糧食市場價格監測和監管,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當前,要抓緊組織好春管春播,加快把支農政策措施落實到田間地頭。各地紛紛出台措施,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確保14億中國人端牢自己的飯碗。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復雜形勢下,發揮好“三農”的壓艙石作用,就能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
——編 者
廣西南寧——
種糧補貼 加緊發放
本報記者 張雲河
“嘟嘟嘟——”,廣西南寧賓陽縣的水稻田裡,插秧機正撒著歡。秧抓一插,綠油油的秧苗扎進田裡,穩穩當當。幾個來回,一塊田很快就打理完了。
眼前這個操作插秧機的庄稼漢,名叫鄭成功。他大學畢業,30歲剛出頭,已經是賓陽縣有名的種植大戶,今年在中華鎮等地新流轉了244畝水稻田。
這麼多地,后續投入一定少不了。
“哈哈,不怕!”鄭成功爽朗一笑,“還有政府補貼呢!”
原來,為了做好春耕工作,3月底,廣西發出一份大禮包。“今年上半年,單茬種糧50畝以上的生產主體,每畝最高補貼100元﹔若是一年能種兩茬糧,晚稻每畝再補400元﹔如果全年採取‘早稻+晚稻(再生稻、玉米)+馬鈴薯’三茬種植,那麼將獲得每畝最多800元的補貼。”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翁麗平介紹。
不但如此,南寧市還有額外獎勵:如果種水稻20畝以上,種糧戶還能獲得每畝100元的補貼,而且種植50畝以上的生產主體所獲補貼還能和自治區的政策疊加。
鄭成功攤開賬本,算起了賬:“去年的水稻生產者補貼,每季每畝223元,一年下來有50萬元出頭。今年我總共種了1400畝水稻田,一年兩熟,按照自治區的政策,每畝能補貼500元,再加上市裡的,每畝總共600元。一合計,足足有84萬元。”
政策的落實需要體制機制的有力保障。這一次,廣西農業部門和財政部門積極改革創新,將原先收獲后審核的方式前置到耕種階段,給農民盡快發放補貼,之后再根據實際種植面積和產量復查復核。目前各地摸底申報工作已經基本結束,預計5月10日前,即可下達補貼資金。
依靠補貼和賣糧的收入,鄭成功建起了育秧工廠和烘干中心,購置了拖拉機、插秧機、植保機、收割機等50多台機械,他的團隊也擴大到75人,去年糧食產量突破1000噸。
“政府補貼提高了,我這心裡熱乎乎!”看著地裡的秧苗,鄭成功笑著說,“我可是指望著這些‘小家伙’呢。”
黑龍江哈爾濱——
預約收糧 農民省心
本報記者 方 圓
早上7點剛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木蘭縣柳河鎮向山村種糧大戶邢健鑫就辦完了一件大事。
頭天晚上,他在“惠三農”手機APP上查看家附近的收儲庫點,發現中儲糧哈爾濱直屬庫距離近、可預約,便點擊了售糧預約。到達現場后,他拿著二維碼電子版排隊憑証,卸車、驗糧、稱重、結算,一套流程下來,隻用了不到一小時。
原本,邢健鑫擔心賣糧會受疫情影響,忐忑了好一陣子,聽說東北地區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期限延長了一個月,心裡才踏實了。沒想到,今年賣糧的過程會讓他感到這麼省心。“往年哪兒收糧、收啥糧這些事,要麼是跑收糧現場問,要麼是四處找鄰居打聽。今年提前在手機上預約好,省了來回折騰。”邢健鑫說,“我家有兩車70噸圓粒水稻,賣了18萬多元,因為種得好,價格比去年還高點,糧運走錢到手,我這心裡可算是踏實了。”眼下,這筆賣糧款已經用來購買他今年春耕所需的農資。
邢健鑫使用的這款收糧預約手機APP,在黑龍江已得到廣泛運用。“為減少收購排隊帶來的人員聚集等問題,各收購庫點通過手機預約等辦法方便農民賣糧。由於縣域之間售糧車交通受限,一些地方收購庫點數量不夠,我們在收儲矛盾集中的地區新增33個收購庫點,還免費提供糧食樣品檢驗服務。”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購銷計劃處處長褚鳳新介紹。
增加庫點實現了有庫收糧,收糧資金方面如何保障?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糧棉油處處長劉恩來介紹,農發行在最低價稻谷收購資金安排上足額准備了信貸資金,做到收購資金“錢等糧”。截至3月末,累計投放各類糧食收購貸款566.9億元,同比增加42.6億元,支持收購糧食410.8億斤。
“我們和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農發行黑龍江省分行共同開展收購工作。目前,最低收購價稻谷收購政策已於3月31日圓滿收官,全省累計收購最低收購價稻谷286.5億斤,比上年增加15億斤。”黑龍江省糧食局調控處副處長尹延濤說。
河南修武——
小麥投保 心裡有底
本報記者 畢京津
這次投保,老王一點沒猶豫,一接到中原農險修武營銷服務部的電話,就拿著身份証和1萬多元錢趕了過去。走完簽字、信息錄入、出保單的程序,他長舒了一口氣。
看著身后排長隊等著投保的幾百名“種糧人”,老王笑得露出了牙:“得虧來得早,這下心裡有底了!修武20多萬畝耕地,這小麥完全成本保險就試點10萬畝,搶到就是賺到呀!”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流轉的900多畝地,每畝交13.5元保費,就能得到一份根據定損理賠、最高可賠付900元的保險保障。而他自己一畝地種一季小麥的成本大約是850元。
原來他可瞧不上保險。老王本名叫王玉良,老家在修武縣東水寨村,2014年和兩個伙計流轉了600畝地搞規模化種植,靠著風調雨順,連著賺了兩年錢。這下他更來勁了,看都不看,就“攆走”了上門來推廣“中央財政小麥保險”的工作人員。
“那會兒舍不得保費呀!”想起2016年的損失,老王還是心疼不已。那年5月份,小麥赤霉病在焦作地區大暴發,青色的麥稈上長出的都是白麥頭。老王的麥田減產大半,不僅沒賺著錢,還多了3萬多元欠賬!看著其他投了小麥保險的農戶,根據各自的損失程度都領到了一定的保險賠付金,老王痛定思痛, 2017年,他第一時間投了小麥保險。2018年清明節后,突如其來的“倒春寒”把地裡澆水的噴頭凍成了冰疙瘩,眼看小麥抽穗都難,產量又要損失不少,老王卻沒那麼慌了。“有損失,但不大,保險賠付以后能顧住!”他沒想到保險和政策的甜頭來得這麼快。
2019年,老王自己獨立承包了900多畝地,繼續搞規模化經營。“這小麥完全成本保險,國家出七成保費,自己拿三成,總共掏1萬多元,就能保本!”這次,他徹底服了國家的好政策。
據了解,河南省焦作市在武陟和修武兩縣試點完全成本小麥保險,由中原農險和中國人壽兩家承保,在兩縣各試點10萬畝,受到種糧大戶和普通農戶的積極響應。
“聽說,周口那邊還在試點完全收入保險,每畝地再多交幾塊錢,不僅能保本,還能保收入,希望這好政策早點推廣到咱這兒來!”
湖南瀏陽——
涉農貸款 紓困解難
本報記者 孫 超
一場春雨過后,湖南瀏陽的田野滿是綠意,田間地頭一路走來,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正是大干一場的時候,瀏陽市達滸鎮金石村村民孔蒲中的家庭農場前陣子卻遇到了現金流的難題。
“前兩個月,養的甲魚、土雞、‘黃鴨叫’都不好賣,資金沒回來。馬上又要備耕,去年效益好,今年還打算擴大規模。一加一減,現金流一下子就緊了。”孔蒲中說。
就在這時,正在達滸鎮推進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的湖南農業銀行瀏陽支行找到了孔蒲中。周末辦公,上午收資料,下午放貸款,僅僅一天時間,一筆10萬元的“惠農e貸·鄉村振興帶頭人貸”現金就到賬了。
“這類貸款還包括糧食貸、農機貸等,都是各類農戶急需的類型。”為孔蒲中發放貸款的客戶經理韓新江說,“春耕生產等不得。這段時間連著加班,但看到確實解了農戶燃眉之急,再忙都是值得的。”
“銀行根據我的資質和經營流水,批了30萬元無抵押貸款。我先申請到賬10萬元,后續再需要還可以隨時申請到賬,利息負擔輕了很多。”孔蒲中說,除了銀行的惠農政策,他還申請了瀏陽市政府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貸款貼息,貸款10萬元至100萬元的,最多可以貼息3%。
本是銷售好時節,瀏陽市沙市鎮不少養雞大戶卻犯了愁,商品雞已到出欄時,但受疫情影響,產品積壓嚴重,每多養一天,就是一天的損失。
一邊是養殖戶賣不出,另一邊是收購商缺資金。同在沙市鎮,擁有大型冷鏈設施的匯都食品貿易有限公司,也受疫情影響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
近日,一筆來自瀏陽農商銀行沙市支行的200萬元復工復產專項貸款,發至匯都食品貿易有限公司賬戶,解決了企業與農戶的困難——企業迅速恢復正常運行,農戶也就近找到了銷售渠道。
為應對疫情對“三農”的影響,瀏陽市把轄內11家銀行共計45個涉農金融產品匯編成冊,幫助農業企業更好地“貨比三家”,結合自身實際挑選最合適的金融產品。目前已幫助8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金融機構達成合作意向,授信金額達5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