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邊境地區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特別是嚴防重大疫情輸入的組織機制建立好。建議建好國門醫院、國門傳染病醫院、國門疾控中心、抵邊鄉鎮衛生院,提升邊境一線的重大疫情防控和救治能力。
——楊洋委員(雲南省衛健委主任)
為鞏固已經取得的脫貧成果,建議進一步加大建設扶貧、運輸扶貧力度。如可在鐵路建設過程中,為沿線提供勞動崗位﹔發揮鐵路運輸優勢,為沿線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交通支持。
——王培代表(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我國立法應積極回應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時代關切。
——朱山委員(貴州貴達律師事務所主任)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指導思想,回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時代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法律制度的方方面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完備的民事法治保障。
——沈開舉委員(民進河南省委副主委、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
短期內要克服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可以運用職業院校、社區、企業等培訓力量,成立區域公益性技能培訓中心,充分利用大數據,搭建公益性就業平台,保障畢業生有序就業。
——鄭家建代表(福建師范大學副校長)
各地應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同步推進鄉村振興,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與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有機銜接。
——蔣平安委員(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常委、新疆農業大學校長)
建議針對企業在疫情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綜合運用減稅降費、政府債券、特別國債、減租貼息、財政補助等各種政策工具,兌現落實好系列富有含金量的“政策大禮包”,確保資金早到位、政策早見效。
——劉興雲代表(山東省財政廳廳長)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應當以“大項目、大團隊、大平台建設”為抓手,堅持面向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從0到1”的基礎研究,開辟新領域、提出新理論、發展新方法,取得重大開創性的原始創新成果,搶佔國際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羅俊代表(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
應建立全國性統一編碼基本檔案,利用電子碼等現代手段,標准化信息管理,建立應急物資數據庫,提高管理效率。
——龍國英委員(南昌市副市長)
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序引導、刺激消費應當提到更高的位置上,通過擴張消費來促進生產、改善民生。
——鄭功成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
要讓內需拉動投資,讓消費拉動生產,讓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活下來。要堅持“放水養魚”,政府過“緊日子”,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有真真切切的獲得感。
——姜建軍代表(廣東省湛江市市長)
新冠肺炎疫情對文化旅游產業造成了較大沖擊,但也催生了“雲旅游”新業態。建議出台產業扶持政策,支持企業以“雲旅游”迅速崛起為契機,加快文旅產業智慧轉型步伐,促進文旅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王文保代表(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加快復工復產,基層干部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優惠政策送到企業,同時與企業對接,為村民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做好群眾服務工作,解決群眾的后顧之憂。
——李彬代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爾勒市鐵克其鄉黨委副書記)
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建議強化中小學教育中的科普教育,從娃娃抓起﹔強化輿論引導,在全社會積極營造科普氛圍﹔強化各行業各單位科普責任,激勵擔當。
——朱華榮代表(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
受疫情影響,裝備制造業的海外業務受到一定沖擊。建議強化對企業的金融支持,進一步降低制造業經營成本,為裝備制造業的海外投融資業務提供支持服務。
——曾光安代表(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建議加大電網投資力度,提速電動汽車產業新基建,以電力投資拉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
——李永萊代表(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財政資金採取直通車方式直達市縣、直達民生,有利於精准施策,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地方要精打細算、提質增效,充分發揮資金的乘數放大效應。
——張智軍代表(甘肅省財政廳廳長)
建議每年從醫學本科院校畢業生中選派一批到鄉鎮醫院工作,工資報酬、福利待遇由縣級保障。同時,財政為每個鄉鎮醫院購置醫療設備,以方便群眾就近看病。
——王能干代表(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鎮農科村黨總支書記)
(本報記者李茂穎、靳博、鐘自煒、劉新吾、朱磊、程煥、常欽、鄭海鷗、寇江澤、吳月、李縱、鄭延冰、羅艾樺、陳凌、李亞楠、閆旭、方圓、張藝開、巨雲鵬、范昊天、姜曉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