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至,仲夏始。近日來,全國各地氣溫飆升,華北、黃淮等地開啟了“炙烤模式”,局地氣溫逼近42℃。而氣象局數據顯示,7月份將更熱。
氣溫飆升的同時,防晒的話題也被頻頻提起。戶外已然成為了遮陽傘、防晒衣、防晒霜等防晒產品的主場。近期,某藝人在綜藝節目中向觀眾推薦了一款防晒糖,號稱吃糖就能防晒,一時間懶於涂霜抹粉的人們紛紛“種草”。
但防晒糖真的能防晒嗎?怎樣才能科學防晒?
口服產品能防晒尚無科學依據
“這款所謂的防晒糖並不能起到防晒的效果。”查閱了該藝人推薦的產品成分后,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锘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該防晒糖的成分包括支鏈澱粉、梔子花提取物、甘油、結晶纖維素、改性澱粉等,其主打成分是梔子花中的藏紅花酸,據稱有強效的抗氧化能力。
李锘表示,首先,防晒和抗氧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簡單來講,防晒是通過物理、化學方法使皮膚免受紫外線的侵害,而抗氧化則通常用於對已經晒傷的皮膚進行修復。因此,防晒糖能防晒這一說法並不科學。
李锘還表示,雖然藏紅花酸確有抗氧化功效,但對於口服產品來說,抗氧化成分是否能被皮膚組織吸收,吸收的量有多少,以及吸收后可以維持多長時間后才被代謝掉,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驗証。
更何況,產品成分表中往往排名越靠前,成分佔比越高。從成分表可以看出,該防晒糖中主要成分是澱粉,至於梔子花提取物等有效成分究竟佔比多少便不得而知了。
科技日報記者還在某電商平台查詢到了另外幾種打著防晒旗號的口服產品,“1粒煥活少女肌”“有效抗紫外線12小時”的宣傳語讓人心動不已。這些產品成分表中大多包含植物成分,如山藥、百合、紅橙提取物等,還添加了如維生素C、麥芽糊精、檸檬酸等其他物質。
“同樣的道理,維生素C、檸檬酸等物質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但效果如何需進一步查証。”李锘指出,目前我國沒有科學論証表明,口服防晒丸、防晒糖等就能夠對人體起到防晒作用,也就是說,想通過食物輕輕鬆鬆就能防晒的美夢目前尚不能實現。
並非夏季和戶外才需要防晒
多位皮膚科醫師指出,公眾還是應以使用遮擋物品,或者涂抹防晒霜等方法作為主要的防晒手段。
“防晒,主要防的是陽光中的紫外線。”李锘表示,根據波長,紫外線可分為紫外線A(UVA)、紫外線B(UVB)和紫外線C(UVC),其中紫外線C幾乎被臭氧層全部吸收,對人體影響較大的是UVA和UVB。
UVA的主要危害是光老化,即皮膚長久暴露后易起皺、老化,甚至還可能導致皮膚癌的發生。UVB則會帶來皮膚紅腫、掉皮等晒傷現象,而皮膚細胞的DNA損傷,是引發皮膚癌的關鍵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男性的非黑素瘤皮膚癌發病數和死亡人數均要高於女性。“這與男性普遍不重視防晒不無關系。”李锘說。
目前防晒的兩種主流方法中,防晒衣、遮陽傘等的防晒原理不難理解,這些措施可以直接將紫外線與皮膚隔離。而防晒霜、防晒噴霧等涂抹產品,也可從原理上細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兩種。
“物理性質的防晒霜主要包括二氧化鈦、氧化鋅等成分,能夠以顆粒的形式附著在皮膚表面,將紫外線反射或折射出去,從而達到防晒的效果。這類防晒霜通常適用於孕婦、小孩、老人以及皮膚敏感的人群等。”李锘解釋說,化學性質的防晒霜通常包括對氨基苯甲酸等成分,需要皮膚吸收以后,與皮膚中的蛋白結合,從而起到吸收紫外線的作用。因此,化學類防晒霜需要留出皮膚吸收的時間,一般建議出門前半小時涂抹。
防晒還有哪些訣竅?李锘表示,夏天應盡量避免在10—14點紫外線最強的時間段外出﹔必須出門時建議兩種防晒方法“齊上陣”,既遮陽也要涂防晒霜,且防晒霜建議連續涂兩遍,每隔2—3小時補涂一次﹔參加游泳、潛水等水下活動時,應選用防水防晒霜。
此外,多位醫師還強調,要堅持四季防晒。
“一年四季中,隻要活動在有陽光的地方,都會面臨著紫外線的侵害,無論室內室外。”李锘表示,雖然夏天紫外線更強烈,但防晒也不應隻顧夏天和戶外,忽略了冬春秋和室內地區。她建議夏天使用的防晒霜日光防護系數(SPF)應大於30,其他季節可酌情選用SPF15—20的防晒霜。(實習記者 於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