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小站”志願者團隊致力於長城保護二十余年

在逶迤城牆間守望(解碼·文化遺產賦彩生活)

人民日報記者 施芳

2020年09月15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在逶迤城牆間守望(解碼·文化遺產賦彩生活)

  核心閱讀

  因為熱愛長城,張俊與愛好者們依托網站“長城小站”組建起志願者團隊,如今已成為長城保護的一股民間力量。

  經年累月的田野調查、豐富的長城資源數據庫、各類公益講學培訓……“長城的存在源於你的愛護”,印在小站宣傳飄帶上的這句話,是小站志願者們的共識,也是張俊20余年來守護長城的精彩注腳。

  “看,這段牆下部是塊石堆砌的,上面是夯土。”行走在蜿蜒起伏的長城蟠龍山段,“長城小站”志願者團隊負責人張俊一路不停地給北京建筑大學的學生們講解,講到精彩處,不時發出快樂的笑聲。

  這段路,張俊已經記不清走了多少回,但每一次踏上長城的磚石路,他都像與一位認識許久的朋友重逢,充滿欣喜。

  組建志願團隊,為長城留下9萬多張照片

  1991年,17歲的張俊在北京師范大學化學系讀大一。金秋時節,他興沖沖地來到向往已久的八達嶺長城。長城很壯美,但景區人山人海,游覽難以盡興,他感覺有些遺憾。

  不久后,他無意間看到了朋友拍攝的長城照片,其中許多是人跡罕至的地方,呈現出長城雄渾的風貌,“真的被震撼了。”壯麗秀美的喜峰口、險峻雄奇的雁門關、堅固雄偉的嘉峪關、構造精巧的司馬台……張俊愛上了長城。很長一段時間,他幾乎每個節假日都和朋友們去爬長城,那一道道盤桓於山巔的城牆,無論遠眺還是近觀,都讓他們流連忘返。

  一路行走,張俊和朋友們會帶著長城老照片,尋找當年的拍攝地點。相較於比較熱門的長城段,他們更中意長城中斷壁、殘垣、碎石的部分,甚至是不起眼的磚牆。遺憾的是,他們在走訪中發現,長城的很多部分風光不再,存在破敗或不恰當翻新的問題。

  “我們應當盡可能把長城更好地留給后人。”張俊意識到,保護長城迫在眉睫。1999年5月,張俊和十幾個長城愛好者依托網站“長城小站”組建了一個志願者團隊,成員又叫作小站人。

  “長城的存在源於你的愛護”,這句話印在小站的宣傳飄帶上,更落實在小站人的實際行動中。他們在長城上撿垃圾,在長城腳下種樹,在不進行野游等具有破壞性活動的前提下,組織公眾可參與的各種保護活動。不僅如此,志願者團隊還策劃了40余場影展,編寫了10多種長城主題讀物,廣泛傳播長城知識和文化。

  如今,“長城小站”網站已有上萬個注冊用戶,1000多名注冊志願者,還開設了微博、微信公眾號。利用在長城上拍的照片、採集的數據,志願者建成了長城文獻資料庫、中國長城建筑數據庫、中國長城地理信息系統、中國長城碑刻銘刻數據庫等10個數據庫,覆蓋全國4萬多個長城建筑,為長城留下了9萬多張照片。

  發動沿線老鄉,呼吁社會力量參與保護

  “很多老鄉總以為長城很遠,不知道身邊代代相守的城牆就是長城。”張俊回憶道,2004年,一名小站志願者偶然來到河北淶源縣烏龍溝村,隻見一段明長城逶迤而行,基本沒有遭受人為破壞,歷經500余年仍保存完好,當地人稱之為邊牆。

  不料,兩個月后,志願者再次來到這裡,發現長城的垛牆被扒開好幾處,坍倒一地。原來,“村裡孩子從長城的牆縫裡挖蠍子,然后賣給藥材商,每隻蠍子能得到幾分到幾毛錢。”張俊說。震驚之余,大家意識到,“長城邊上居住著的村民,也是保護長城的重要力量。”

  為了讓老鄉認識到保護長城的重要性,2005年,“長城小站”發起“家在長城邊”活動,通過給鄉親們發宣傳冊、拍照,給孩子們捐書、講長城故事、舉行作文比賽等活動,傳播長城保護知識。2016年,小站發起倡議“人人能為長城做的5件事”,呼吁公眾分享長城照片和體驗﹔帶走垃圾,維護長城的清潔﹔勸阻在長城上刻畫的行為﹔給長城邊的孩子們捐一本書﹔發現疑似破壞長城的行為,拍照、錄像並報告給文物執法機構或民間長城保護組織。

  “沒想到咱家門口的老牆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貝!”看著熟悉的長城得到越來越多人的保護,老鄉們笑逐顏開,話語中透著自豪。“下雪后的長城更美,好像為大山圍上一條長長的、白白的圍巾。”動情的文字在孩子們筆下流淌,抒發著對家鄉、對長城的熱愛。

  開展技能培訓,為保護員提供專業支持

  張俊不僅在村子裡普及長城保護,還把目光投向了北京市區的學校。2016年,“長城小站”推出了覆蓋學前到高中各年級的長城公益課堂,內容包括介紹長城的緣起、修建、指揮系統、地理人文等。張俊外出時背的雙肩包側袋,總是一左一右放著帳篷和三腳架,遠遠看著像一支小火箭,志願者們給他起了個“火箭人”的代號,同學們則親切地稱他為“火箭老師”。

  “孩子們喜歡上‘火箭老師’的課,總盼著周三上課那天快點來。”北京府學胡同小學老師郝建杰說。

  古長城遺址綿延兩萬多公裡,基本依靠沿線的數千名長城保護員巡查保護。過去,大多數長城保護員屬於義務服務,缺乏專業訓練和必要裝備。

  2017年,“長城小站”得到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支持,開始實施“長城保護員加油包”公益項目,為長城保護員購買保險,配備鞋、衣服、帽子、手電、救生包等物資,開展技能培訓。目前,“長城保護員加油包”已惠及河北120名長城保護員。

  “我是一個很軸的人,認准的事會拼命去做。”如今,張俊已經守護長城21年。在他的影響下,女兒也逐漸愛上長城,自從4歲第一次爬長城后就經常參加長城保護活動,在幼兒園做手工時還做了個烽火台形狀的燈籠。今年張俊生日那天,女兒親手為父親做了一個圓形烽火台造型的蛋糕,“我爸爸真心喜歡長城。”

(責編:王旭、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