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豬”養殖,糞污如何變廢為寶?

2020年09月17日08:09  來源:黑龍江日報
 

記者 楊廷 制圖

  依據國家生豬穩產保供要求,黑龍江省承擔今年年底完成生豬存欄1350萬頭的任務。按照平均一頭豬一天至少排泄2公斤糞污來測算,這1350萬頭生豬一天至少將產生2.7萬噸糞污。這意味著,全省生豬產業一邊挑著保供的任務,另一邊挑著處理排泄物的任務。

  垃圾放對了地方就是資源。如何將龐大的生豬養殖廢棄物變成巨量的資源?這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生豬養殖廢棄物向何處去?

  相對於古老傳統的養殖業,環保是個新行業。多年形成的養殖習慣,讓養殖場(戶)環保意識薄弱,更缺少對畜禽糞污進行資源化利用的認識。

  當前,黑龍江省小散養殖戶仍比較多。他們有“重生產、輕污染”的觀念,他們的養殖設施裝備落后,又受場地、資金等因素影響,依靠自身能力無法解決糞污處理難題。因此目前農村小散養殖戶對養豬產生的糞污,處於粗放處理階段。豬糞多是在空地堆放,氣味難聞。有些固體糞被運到田間地頭堆漚一段時間,會變成農家肥被洒入地裡。由於缺少收集處理系統,豬尿和污水會自然蒸發,有的還可能隨著村裡的水溝直接排走,對地下水造成威脅。

  一些規模養殖場對畜禽糞污的處理方式也比較簡單,他們多採用直接堆漚發酵造肥模式。這種模式缺乏相關糞污處理工藝,發酵效率低、時間長。

  據分析,禽畜排泄物本身及其分解所產生的大量硫化氫、醇類、酚類和氨苯,以及大量病原菌等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主要造成水體污染、水體富營養化和疾病傳播。

  豬糞收集還只是第一步,更難的是下一步的消納。過去,農民既種地又養豬,種養結合緊密,豬糞作為有機肥直接用於種植,既處理了豬糞,又肥沃了土地。

  近幾年,隨著規模養殖場的建設發展,農牧分離,很多養殖場沒有大量配套土地消納糞污。養豬的不種地,種地的不養豬,種養未實現循環,客觀上隔絕了豬糞還田的通道。

  依靠市場化處理畜禽糞污,更是艱難。現在農業生產重化肥、輕有機肥的現象仍很普遍。農民種玉米追求“一炮轟”,就是一次施足化肥,不用再追肥。與化肥相比,豬糞這種有機肥施用成本高、見效慢,短期內還會影響農作物產量。而且有機肥,特別是液態有機肥又臟又臭、勞動強度大,農民不願用。

  由於有機肥在市場競爭中不敵化肥,有機肥生產成本和經濟效益不成比例,大多數以畜禽糞污為原料的有機肥生產企業,目前都處於賠錢狀態,經營困難。這又反過來影響畜禽糞污的處理利用,導致畜禽糞污出口不暢。

  廢棄物是垃圾,還是資源?

  黑龍江省生豬產業協調創新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何鑫淼說,目前從利用方向看,畜禽糞污有肥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兩個主要方向。

  肥料化利用,是將畜禽糞污經過無害化處理制成沼肥、有機肥等還田利用。據測算,如果全國畜禽糞便全部利用,年可生產有機肥3.5億噸﹔能源化利用方面,利用沼氣工程對鮮糞進行加溫發酵,平均每噸生產沼氣60立方米,每立方米沼氣可提純生物天然氣0.5~0.6立方米,可發電2千瓦時。

  何鑫淼說,將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成有機肥,投資成本較小,就地利用方便,對改良土壤,促進農作物增產有重要作用。眾所周知,近些年,由於農作物種植大量使用化肥,導致土地板結,地力下降。而生物肥能有效改良土壤,使土地鬆暄,有機質增多,改善糧食品質。我們在農村調研發現,施用有機肥的稻田裡青蛙和蝴蝶特別多,土地鬆軟。而且生物肥尤其適合種植蔬菜水果,用生物肥種植的瓜果,口感特別好。

  如何將生豬養殖廢棄物變廢為寶?

  基於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的現實,何鑫淼認為,我省處理生豬養殖廢棄物最適宜的方式是,全量收集,就近還田。這就需要打破農牧分離格局,實現種養結合、農牧循環可持續發展。

  對於如何綜合處理生豬養殖產生的糞污,一些生豬養殖企業正在進行有益的探索。

  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入駐我省僅三年多,就已在龍江、克東、富裕等地建成年出欄110萬頭商品豬規模的養殖場。牧原股份黑龍江負責人齊志說,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養豬同時帶來的糞污處理問題,是企業必須面對,也特別重視的問題。

  牧原公司在發展生豬養殖過程中,配齊了糞污處理設施設備,創建了獨特的牧原環保模式。即在各養殖場建設沼液工程配套設施,對養殖產生糞水進行固液分離,固體用於生產有機肥﹔液體進行厭氧發酵,在施肥季節通過支農管網合理施用於農田。牧原公司還有專門的實驗室,有專業團隊去對沼液及固糞進行分析,指導沼液還田量和農戶科學施肥。

  作為我省本土生豬產業集團,巴彥萬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在種養結合、綠色養殖之路上先行了一步。公司副總經理徐春波告訴記者,公司從開始建設就配備了相關環保設備,能處理所有生豬排泄物。對生豬養殖的糞污,他們主要進行干濕分離處理,干糞經過堆肥發酵后做有機肥,尿液和污水經過兩次厭氧發酵,再經過有益菌處理后還田。前兩年公司的有機肥都送給周邊農民種地了,今年他們在公司附近流轉400畝土地,種上了鮮食玉米,這樣養豬產生的糞肥全部就近還了田。

  “現在養豬,平均一頭豬一天得產生2公斤糞污。這些糞污經過加熱發酵,就變成了有機肥。今年,我們用這些有機肥種了400畝鮮食玉米,長出的玉米特別好吃,而且玉米棒明顯比其它地塊的大。明年我們的存欄將達到2萬頭左右,准備種上800畝鮮食玉米,這樣豬糞自己就消化掉了。而且這800畝地用有機肥養兩年后,就能變成綠色土地,我們也邁向了綠色養殖。”萬潤公司生豬養殖場負責人於文東滿懷希望地說。

  放眼長遠構建“畜禽糞污”產業鏈

  省農業農村廳畜牧處三級調研員劉義民說,近兩年,我省一直在努力打一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硬仗,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率不斷提高。目前,全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超過80%,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超過95%,均超額完成既定目標。今年1月~8月,全省畜禽糞污產生總量是6435萬噸,綜合利用量是5433萬噸,綜合利用率為84.3%。但我省散養戶基數大、佔比高,實現糞污全部資源化利用仍有很多問題待解。

  有專家認為,解決好當前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問題,完全依靠市場,條件不成熟﹔全部依賴政府,發展不可持續。應該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通過政策的扶持引導,優化資源配置,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形成畜禽糞污收集、存儲、運輸、處理和綜合利用全產業鏈。

  未來,黑龍江省將努力建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長效機制,以畜禽糞污的“資源化”思路,引導養殖產業變“被動治理”為“主動利用”。通過流轉土地一體運作、建立合作社聯動運作、簽訂糞污產用合同、訂單運作等方式,推進種養結合。使畜禽糞污直接用於農作物生產﹔本著“誰利用,獎給誰”“誰還田,獎給誰”的原則,通過出台相關政策、技術研發等舉措,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滿足供需關系、可獨立運營的“畜禽糞污”產業鏈條。(記者 黃春英)

(責編:王思迪、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