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讓“看得見的農業”更有競爭力

2020年09月27日09:0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知識,讓“看得見的農業”更有競爭力

1993年出生的姑娘,大學專業是商務英語,曾在寧波、上海的外企工作,蔡雪身上這幾個標簽,很難將她和現在的職業聯系到一起。可眼前這個朝氣十足的姑娘一身農家裝扮,一張嘴就是“有機大米”“現代農業”,無不“暴露”出她如今的身份——農民,確切地說,是職業農民﹔具體地說,是吉林省舒蘭市農豐水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蔡雪的家鄉在吉林省舒蘭市溪河鎮舒蘭站村,地處長白山余脈向鬆嫩平原過渡的地帶,是黑土地“黃金水稻帶”,盛產有名的舒蘭貢米。“最近這些年,國家的強農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強,我挺看好農業前景的。再加上我父親種了一輩子地,他打算種植綠色有機大米但有些力不從心,就希望我回來接力。”說起回到家鄉當農民的選擇,蔡雪笑著告訴記者。雖然年輕沒經驗,但有文化、學習能力強,這是蔡雪的優勢,也是父親希望她接力的原因。

話雖如此,可2014年剛回鄉的蔡雪還是有點“懵”。為了推廣綠色有機水稻種植,經過再三思考,蔡雪和父親決定“抱團取暖”,他們發動50戶鄉親,成立了農豐水稻專業合作社,明確了“統一採購原材料、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的科學規范化管理思路。蔡雪深知,想要把農業有機米這一產業做大做強,必須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2014年,聽說省裡有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青年農場主培訓班,她馬上報了名。“上課認真學、專心記、用心領悟,不懂就問。”蔡雪回憶道,培訓期間她被推薦隨同吉林省農委赴日本考察“一村一品”產業模式。“那次經歷讓我大開眼界。”從此,隻要一有機會,蔡雪就會參加些對自己有用的學習培訓。2018年,她還作為吉林省唯一的學員,參加了中國青年職業農民去比利時、葡萄牙、波蘭等國家的學習和交流活動,對當地農業進行了農場基礎運營、農業政策支持、農業科學研究、農產品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深入調研。

見識越來越廣,知識積累越來越豐富,蔡雪對水稻的規模化經營和品牌打造有了更多思考和認知。“要想生產出優質大米,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良的品種、科學的田間管理和種植方式,這三個要素必不可少。”意識到這一點的蔡雪說服合作社農戶試種193個品種的水稻,觀察每個品種在抗病虫害、產量、口感等方面的表現,並從中挑選出合適的良種大面積種植。

“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還要加強田間管理,嚴格按照有機水稻種植方式,建立可追溯系統,保障產品質量,而不是一味追求產量。”在理論學習和田間實踐的相互交融中,蔡雪做有機米產業的思路愈發清晰,“智慧農業+農事體驗+休閑觀光”的發展模式成為她的選擇。

“智慧體現在哪?”面對記者的疑問,蔡雪答以“看得見的農業”。“我們在田間安裝了攝像頭採集信息,利用互聯網形成大米產供銷一體化的網絡平台。消費者隻要掃描下載大米產品包裝上的網絡終端,就能看到稻米種植和生產的實時影像,還能看到相關環節的追溯數據。”在蔡雪看來,“看得見的農業”提升了消費者信賴度,讓有機稻米更有市場競爭力。

“這些智能應用在農事體驗上也有體現。我們合作社還有‘私人定制一畝田’服務,客戶定制稻田后下載相關App,就能通過手機隨時查看田間地頭的情況。客戶可以帶家人朋友一起到田間進行勞作體驗,收成全歸客戶。合作社還可以根據客戶對發貨時間和包裝等不同的要求,分別發貨。”蔡雪說。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農豐水稻專業合作社的“三蓮”牌有機大米已由過去的單一品種發展成有機稻花香、生態長粒香、珍珠米、雜糧等系列產品﹔現代農業休閑園裡蝦蟹成群、稻蟹共生、鳥飛魚躍、碧水藍天的自然生態景觀,不僅全面提升了稻米品質和綜合效益,也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觀光﹔水稻基地可帶動146人就業,每年帶動農民增收150多萬元。

剛剛過去的農民豐收節上,蔡雪被評為“全國十佳農民”。“是榮譽也是責任,努力發揮更大價值,不負期許。”在微信朋友圈裡,蔡雪寫下這樣的獲獎感言。(記者 陳晨)

(責編:王艷、李忠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