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西安落幕

絲路連世界 光影耀古都

 人民日報記者 王瑨 龔仕建

2020年10月20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絲路連世界 光影耀古都

千年絲路文明共生,光影薈萃民心相通。電影,正以其親切而富於藝術性的表達,為絲綢之路增添有深度、有溫度的生動注腳。日前,以“絲路連接世界 電影和合文明”為主題的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陝西西安落幕。

共享光影盛宴的新作品、新魅力

為期6天的電影節,活動豐富、類型多元,歡迎活動、影片特別推薦、電影展映、電影論壇、電影市場、陝閩交接活動等六大活動和電影嘉年華配套活動先后舉辦。本屆電影節共吸引來自116個國家和地區的3596部作品報名參加,其中17部“特別推薦影片”脫穎而出,展映500余部優秀影片,奉獻了一場群眾參與度高、專業性強、藝術性高的電影盛宴。“電影市場”等推廣活動成果豐碩,共促成36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為打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助力文旅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來之不易。本屆電影節通過影院、戶外、線上三大板塊進行集中展映,讓觀眾欣賞文藝佳作、感受藝術力量。觀眾也在用影票與掌聲,為影院復工復產后的發展提振信心,加快電影行業復蘇。

電影節展映組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屆電影節不僅在邀片、審片等方面標准高於往屆,而且加大了惠民力度,每張票給予10元的價格補貼。“10月4日10點開票后的30分鐘內,我們影城放映的20場影片電影票幾乎全部售罄,其中,中青年觀眾居多。據了解,觀眾不僅來自西安周邊,還有的來自外省。”西安盧米埃影城負責人劉佳昊介紹:“這次電影節的影院展映,掀起了一股接續國慶假期的觀影熱潮。”

挖掘電影文旅的新業態、新需求

本屆電影節充分挖掘“電影+文旅”的新業態、新需求、新供給,以大唐不夜城為中心,以電影海報展、電影造物節、電影音樂體驗等6大類18項特色活動為紐帶,帶領市民游客深度融入,讓電影節走進阡陌巷裡。

電影節的82場戶外公益展映,共覆蓋2萬余名觀眾。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成為戶外首場放映影片,歷史與現實在這裡交相輝映﹔在曲江創意谷,玻璃樓體變身電影銀幕,中庭廣場化為“草坪”……本屆電影節,首次增設致敬“最美扶貧人”的主題公益放映,分別走進西安市西溝村、銅川市道東村和商洛市金米村。電影節展映組工作人員袁正表示:“絲路文明建設不僅在城市,更根植於鄉村。送電影下鄉,是把農民盼望的優秀文化作品送到地頭村口,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尋求電影發展的新思路、新力量

創作源泉從何而來?電影未來的發展模式方向是什麼?電影市場投資的新機遇在哪裡?電影節期間,圍繞“一帶一路”電影合作、藝術創作、宣傳推廣、平台合作等主題的12場論壇,為電影發展探索新路徑、研究新方案、尋求新動能,有助於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可持續繁榮發展。

電影是無國界的語言。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讓更多中國電影“走出去”,成為論壇的共同話題。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張宏說:“在新時代,億萬中國人民正上演著奮斗圓夢的故事,創作者要走到人民中去。”創作動畫電影《白蛇:緣起》的青年導演趙霽將經驗歸結為傳承和創新,“要將新技術和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我們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底蘊和題材寶庫,等待我們挖掘,構建起有本民族審美的電影語言。”導演陸川認為,電影在人們的精神世界裡不會缺席,未來電影創作會更趨向於真摯、溫暖、有創意的故事。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表示:“中國電影產業在全球有龐大的市場,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有很多歷史寶藏值得探尋”。

除了新思路的碰撞,電影節還積極關注、扶持青年電影人,注重孵化培育電影產業新興力量,開展創投會、大師班、絲路青年短片等系列活動。

16日晚,在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陝閩會旗交接儀式上,由西北大學、陝文投集團、西影集團合作共建的西安電影學院揭牌成立。這不僅是電影節在兩個城市間的延續,更意味著電影力量的接續傳承。正如本屆電影節青年大使、演員周冬雨所言:“電影節是電影人的‘加油站’,既能讓大家停下來,回顧此前走過的旅程,也能給大家指指路、加把勁,向著遠方行進。”

(責編:王旭、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