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農村基層扶貧歌——記齊齊哈爾市教育局駐拜泉縣大眾鄉自愛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牛宏偉

來源:齊齊哈爾市委宣傳部

2020年11月16日09:39  
 

他是教育系統的工作人員,用自身良好形象鑄就了教育機關干部的形象﹔他是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腳下沾滿泥土,心中裝滿真情,將父老鄉親的幸福扛在肩上﹔他就是齊齊哈爾市教育局團委書記、學生生涯規劃辦主任,齊齊哈爾市教育局派駐拜泉縣大眾鄉自愛村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大眾鄉黨委副書記(挂職)牛宏偉。

夯實扶貧攻堅的思想根基

自從2019年5月8日正式駐村以來,他便經常和工作隊的李維佳、於海德兩位隊員在一起談心交流思想,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及時彌補工作中出現的缺失和漏洞。與此同時,充分發揮在教育局工作中養成的宣教優勢,不定期為村“兩委”成員和全體黨員授課,將扶貧的意義講清楚,方法措施說明白,通過推心置腹的溝通,潤物細無聲的引導,共同為自愛村的建設發展出謀出力。

通過入戶走訪、黨員代表座談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自愛村基本情況,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帶領扶貧工作隊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了地毯式核查評估,並逐一研究解決方案,做到一戶一策,個性化實施﹔一戶一本台賬、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對症下藥、靶向扶貧。遍訪包括非貧困戶在內的在家農戶370戶,發現問題六大類、187個,經過多方努力已全部解決。

牛宏偉明白,鄉親們貧窮的根源絕不僅僅是因為土地少、收入少、辦法少那麼簡單,更在於思想觀念陳舊、辦法措施失當、安於基本現狀造成。為此,他提出了“個性化”扶貧思路,做到一戶一打法,一戶一台賬、一戶一計劃,堅持對症下藥,靶向扶貧。同時把村“兩委”委員、黨員當做脫貧攻堅的“啟動器”,在思想觀念上做好引導,在方法措施上當好頭羊,大家齊心合力唱好扶貧曲、念好致富經,贏得了鄉親們的贊成和擁護。

找准扶貧脫困的精准把手

在牛宏偉手裡,有一份數據詳盡、事例鮮明的“自愛村訪談材料”。其實,與其說這是一份“訪談材料”,不如說是調研報告更加切合實際。在這份近4000字的材料裡,既有自愛村的自然情況、耕地面積和人員數額、貧困人口,也有工作隊履職盡責的事跡﹔村級黨組織建設、美麗村庄建設情況﹔既有駐村工作的自我總結,也有長遠規劃及脫貧后的鞏固措施,可以說就是自愛村脫貧致富的“指示牌”“路線圖”。

俗話說,家裡有糧,心裡不慌。牛宏偉依然記得農村這句老話,明白“錢糧”對於農村人來說意味著什麼。為此,他首先從抓“實”入手,也就是實實在在抓,讓老鄉們獲得實實在在的效益,讓貧困戶家裡有糧手裡有錢。於是利用23棟食用菌大棚帶動41戶貧困戶、68人,人均增收達到1000元。利用光伏發電帶動40戶貧困戶、70人,人均增收1000元。利用鑫永合生豬養殖場帶動85戶貧困戶、124人,人均增收1000元。成立了甜玉米合作社,為村黨員活動室配置了桌椅電腦、學習書籍,安裝了電子宣傳欄,培訓了貧困勞動力,扶持了貧困戶貸款創業,聘用了生態護林員增加收入等。在盡心盡力解決貧困群眾實際難題的同時,還不斷拓寬思路,引入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為村裡爭取修橋、修路、維修村部等近5萬元的項目資金,優化村裡的基礎建設,協調捐贈、代賣農副產品折合資金16.8萬元。並打通多條穩定的農產品扶貧銷售渠道,每年可為村民創收十幾萬元。

除了立足提高村庄“造血”能力,“輸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他多次協調愛心企業、社會團體為村裡捐助辦公用品,為鄉中心校捐書、捐冰球裝備,為村民免費提供2000隻鵝雛﹔聯系工作人員為村民修橋鋪路,銷售農產品﹔聯系第一醫院、建華廠醫院的專家到村裡開展免費義診,為了豐富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協調愛心企業為村民捐贈價值1萬多元的60套秧歌服、扇子和2套音響……經過多方努力,這個曾經的深度貧困村終於於2019年底實現了整體脫貧摘帽。

把村庄筑成防疫的大堡壘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牛宏偉利用電話、視頻、網絡召開會議,傳達上級文件精神,部署村庄工作,號召黨員率先站出來,設立卡點﹔號召全體村民居家隔離,不聚集、不聚餐。

抓好扶貧一盤棋

駐村扶貧,是為了讓鄉親們早日脫貧摘帽,過上幸福的新生活。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還挂職任鄉黨委副書記,牛宏偉深感責任重大。

牛宏偉利用曾邀請農科院專家到村裡授過課的機緣,幫助建立省農科院專家網上服務平台,村民建立起微信群,暢通了村民在家學習種植、養殖的渠道。充分發揮教育行業優勢,邀請全市教育系統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相關的愛心企業與村民實現對接聯通,訂單式採購貧困戶家的粘玉米、香瓜、粘豆包等產品,建立起穩定的供需關系,以消費促進貧困群眾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如今,牛宏偉與村民同生活同勞動,與貧困戶同呼吸共命運。那一聲聲“老牛”“牛書記”“牛隊長”自成暖流,時刻蕩漾在他的心間,溫馨而甜蜜,給他增添了更大的力量。(田國慶)

(責編:王旭、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