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個村落裡,一位身著藍印花布衣的女孩在鏡頭前熔銀、捶打、鏨刻、焊接、洗滌,技藝嫻熟,神情專注。他人看來非常普通的銀塊,在她的手裡卻能變化萬千——魚兒在手鐲上躍動,樹葉化身耳墜沙沙作響,翩翩起舞的鳳凰在發簪上回望……
潘雪,一位“90后”苗族姑娘,也是一位苗族銀飾鍛制的非遺傳承人,從她手中鍛造出的銀飾,結合了傳統意象和現代元素,更蘊含著美好的情感和溫暖的故事。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潘雪還思考著如何從現代審美的角度進行創新,並且利用抖音等網絡視頻平台,將苗族銀飾鍛制技藝介紹給更多的人。
從“盛裝”開始的銀飾夢
貴州黔東南地區的銀飾鍛制工藝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每個苗族女孩一出生,家裡就開始為她准備一套銀飾盛裝作為嫁妝。逢年過節時,苗族女子總會盛裝出街,展示身上各處佩戴的美麗銀飾。銀飾成為每個苗族女子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對潘雪來說,她與銀飾結下了更深的緣分。
和其他苗族女孩一樣,潘雪也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銀飾盛裝。和其他女孩不同的是,她第一次親眼看到師傅制作銀飾盛裝時,就被充滿魅力的銀飾鍛制方式和過程深深吸引。一塊塊銀條經過熔化、錘煉、拉絲等技藝,變成一個個小零件,再組合成一件件精美的飾品,每一步都凝結著銀匠師傅的智慧和心血。潘雪說,在親眼看到師傅制作以前,自己並不相信這些銀飾都是手工制作而成﹔目睹了師傅的精妙技藝,她的內心受到了很大震撼,她也想成為一個能做出一身銀飾盛裝的手藝人。
大學二年級時,潘雪開始正式學習銀器鍛制。提起剛成為學徒時的經歷,潘雪坦言並不順利。女孩子本就力氣小,制作銀器卻需要不停地敲敲打打,冬天天氣寒冷時,銀水還沒有成形就已經變硬。但潘雪也笑道,這些困難比起制作出一件銀飾帶給她的愉悅心情,就不值一提。大學畢業時,她沒有和同學們一樣在大城市找安穩的工作,而是下決心回老家繼續學習銀器鍛制。雖然身邊很多人都很不理解,但她牢牢記得自己閃閃發光的銀飾夢,享受著作為一個手藝人的成就感。
給銀飾增添俏皮感
雖然全國很多地區都傳承著銀飾鍛制技藝,但苗族鍛制的銀飾別有一番風韻。苗族服飾,包括銀飾和刺繡,素有“穿在身上的史書”之稱。潘雪的銀飾作品,延續著苗族銀飾鍛制的文化底色。蝴蝶媽媽平安鎖、拉絲牛頭吊墜、竹節手鐲……在潘雪的作品裡,苗族文化的傳統元素隨處可見。她說,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是和師傅一起制作的銅鼓手鐲,銅鼓寓意著平安和吉祥。
但潘雪不甘於隻做一個傳承人,總在思考怎樣使自己鍛制的銀飾得到更多人的喜歡。她認為,這就必須在內容的創新上下功夫。她說:“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新國潮’。‘新國潮’在我看來就是對傳統元素進行組合和拆解,做出讓年輕人喜歡的潮流單品。在保留一部分傳統的同時,也要盡量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傳統的苗族銀飾通常以大為美,以多為美,以重為美,潘雪力圖讓銀飾變得輕盈,更具現代感。如銅鼓這一苗族銀飾的常見元素,傳統銀匠會將其添加在手鐲、吊墜或耳夾上,這只是元素的簡單復制,而潘雪將連綴的銅鼓元素拆解,制作成一條項鏈,讓傳統元素呈現不同的排列組合方式,帶來不一樣的美感。
潘雪在一條抖音視頻中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靈感來源於自然。”傳統銀匠的靈感來源一般是苗族刺繡,潘雪的靈感來源則無處不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許多東西都能成為銀飾的裝飾元素,如水紋、竹葉、蜻蜓、石子路等。潘雪認為,復雜的銀飾技藝並不是年輕人所必需的,內容上的創新才更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她對銀飾的創新,卸下了傳統銀飾的厚重感,增添了幾分生活化的俏皮感,更多地為年輕人所喜愛。
與視頻結合進行推廣
潘雪很早就想到要在視頻平台傳播銀飾鍛制的手藝。她說,她的視頻除了呈現銀飾制作的流程,還想挖掘每件作品的深意,讓每一件作品都講故事,賦予每件作品不同的意義。在潘雪的一條視頻裡,母親把自己的銀手鐲熔化,給女兒做了一個新手鐲,這一故事也是從潘雪的親身經歷改編而來。在潘雪看來,銀飾不僅是裝飾品,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寄托,她想在視頻平台把有關銀飾的故事講好,讓銀飾的美打動更多的人。
疫情期間,潘雪家鄉的許多銀飾店鋪關門,許多老手藝人被迫外出打工,她親眼看到隔壁的店鋪陸續換了3個店主。從那時起,潘雪就更加著力於視頻制作,並進行直播帶貨,想用實際行動為家鄉的銀飾制作生意尋得轉機。在一次抖音單場直播中,潘雪的直播間獲得了5萬元人民幣的收益,給銀匠師傅的店帶來了很大的銷量。這讓潘雪看到了與視頻結合推廣銀飾技藝的效果,也堅定了她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的決心。在線上獲得了一定的客戶群以后,潘雪把外出打工的銀匠請回家,把訂單分給他們,她說:“手工制作的效率比較低,讓大家一起做既滿足了顧客的需求,也讓師傅們都有收入。”
在“互聯網+”時代,非遺技藝的傳承和傳播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潘雪坦言,自己雖然已經可以制作許多類型的作品,但還處在學徒階段,以后會跟著師傅繼續精研鍛制技術。她還想再學習一些現代的珠寶技藝,借鑒更前沿的鍛制方法。在視頻創作方面,她也想用更好的故事情節來展現作品的內涵,呈現更完美的視覺效果,把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傳播得更遠。(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