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東北往事”系列——重回那兒時的記憶

來源:齊齊哈爾市委宣傳部

2020年12月10日10:21  
 

王一川國畫作品

“這一系列作品,我們計劃了2000多個項目,如今,僅王一川的國畫便已完成300幅的藝術創作,另外,還涵蓋了蒲藝、泥塑、陶瓷、布藝、烙畫、蛋雕、葉雕、貝殼畫、木雕、陶瓷、雕刻、巧石面藝、面塑、剪紙、易拉罐作品、手工編織等幾十種藝術創作形式,充分展示我們老東北的傳統文化、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童真童趣,將通過作品的展示,讓人們重拾記憶、豐盈生活。”齊齊哈爾電大社區大學民俗藝術中心客座教授白德仁,說起他們團隊的創作理念和構想時,眼神是閃亮的。他特別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老東北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實現文化自覺與自信,為振興老東北經濟做出藝術家應有的貢獻。

步入民俗藝術中心,總能看到民俗藝術家們創作的身影。白德仁與大家在一起研究創意,大家各抒己見,將所經歷的往事一件件講述出來,然后由藝術家們陸續進行創作。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電視、沒有電腦,通訊還不發達的年代,孩子們在一起的玩法自然也不相同,簡單的生活卻充滿了童真童趣﹔在那個時代,人們總是以自己的方式過著別有滋味的生活,諸如,孩子們圍坐在有故事的老人周圍聽評書,夜夜女人都要納鞋底,炕頭老太太叼個大煙袋……憨厚、淳朴的村民,一點點小事就讓他們每天笑呵呵的,人與人之間總是互幫互助、互通有無,那份鄉情、親情與友情,每每溫潤著人們的心靈。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民俗藝術家們隻要是聚在一起,就一起研究這些老東北曾經的點滴往事,那個時代人們穿衣風格、房屋如何、民風怎樣,又有哪些時代的特點與樂趣,有了想法就信筆勾勒出來,根據不同的內容融合不同的創作手法,來逐一地表現出來。其中,鶴城知名畫家王一川先生一幅幅反映時代特點的國畫最能反映老東北往事,不論是栩栩如生的百老圖,還是極富生活特色的鄉村兒童系列,一幅畫一個故事、一個場景一個內容,將人帶回回憶中的生活場景,追溯漸漸逝去的民俗風情。

韓朝陽泥塑作品

從小生活在農村的韓朝陽,對繪畫、泥巴充滿了濃濃的情感,將記憶中的情境通過手中的泥巴進行深入地表現,已形成他的藝術風格,逼真的泥草坊、爺爺放鞭炮孫子捂耳朵的過年場景、喜慶的福字、院中奔跑的雞鴨鵝,以及冰上拉爬犁的情趣……通過泥塑的形式惟妙惟肖地加以展現,無不鮮活地反映老東北的農村生活氛圍。

韓朝陽說,在他創作的過程中,眼前總會出現農村的一草一木,冰上拉的爬犁、房沿上凍的冰溜子、懸挂在屋裡哄小孩用的悠車,還有母親在園子裡打醬,那醬香味能飄得很遠,哥哥趕著牛車在地裡收苞米等。韓朝陽平時就注意觀察生活,將曾經的過往化作手中的藝術作品,時常做著做著就被手中的人物逗笑了,或被感動得落淚。前幾天,在民俗文化集市活動時,一位前來參觀的老哥,圍著他的作品默默地看,然后就指著脫坯、摟柴禾的作品說:“這些活我都干過、都干過”,等看到作品中一位老母親納鞋底時,竟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如今,韓朝陽又將自己的泥塑與氣燒、電燒相結合,化泥為陶,既增強了藝術美感,又延長了作品的生命力。

王瑞華布藝作品

齊大教授、民俗藝術家王瑞華,採用傳統大花被面的布創作出憨態可掬、玲瓏生動的布藝公雞、母雞、雞雛,充分展示一種懷舊的氛圍,她還與韓朝陽合作,讓他專程用秸稈手工紡織出雞窩,不同藝術形式的結合,更增添了些許創作的情趣。

省非遺傳承人朱瑞華,一個個手工勒勒車、易拉罐作品和秸稈扎刻作品,既展現民族風貌,又綠色環保、變廢為寶,飛翔的丹頂鶴,達斡爾族風情的大草房、婚車等,點滴中凝結著藝術家們對往事生活的追憶、對民族風情的記載。

何泊春剪紙作品《農村電工

雕刻家何泊春用葉雕、剪紙真情地表達了一份鄉情、鄉音,一刀一刻間直抒胸臆、表達情懷﹔書畫家、雕刻家滕伍君,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一系列飽含生活氣息的老人肖像,靈動鮮活、維妙維肖﹔還有畫家馬正潭所繪的丹頂鶴百米風情長卷,盡展老東北的人文風貌。

何泊春葉雕作品《回憶

如今,他們又將富裕漫畫也納入進來,讓老東北往事系列創作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內容更加鮮活靈動, 每幅創作都經過藝術家們的反復推敲,每件作品中都飽蘸一段故事,極具思想性、生活性和藝術性,總能觸及心靈最柔軟的地方。正如韓朝陽所說,創作這些老東北民俗系列作品是很有意義的,通過它們能勾起人們對地域民俗文化的記憶,也能從中汲取更多養分。(於海波 韓艷華 )

(責編:王思迪、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