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二院多學科聯合在機器人引導下精准定位實施錯構瘤手術

2020年12月29日19:33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朱雨嵐教授帶領多學科團隊進行術前評估。哈醫大二院供圖

人民網哈爾濱12月29日電 “愛笑”是一個人的優點,但對於12歲的有癲癇病史的小天(化名)來說卻成了他最大的負擔。自出生幾個月開始,小天就出現不受控制的發笑,最近兩個月尤其頻繁。雖然每次隻有幾秒鐘,但頻率卻達到了一天幾十次,愈發嚴重,晚上無法入睡,嚴重影響了小天的學習和生活。焦急的一家人來到哈醫大二院,通過癲癇中心內外科、兒科、核磁共振及PET-CT組成的多學科團隊聯合會診后,找到了小天發笑的根源——下丘腦錯構瘤。在國產機器人輔助下闖入“手術禁區”,醫生精准定位錯構瘤位置,將痴笑“元凶”成功“燒死”。小天的痴笑症狀隨即消失了,腦電波也恢復了正常。

每天不受控制發笑幾十次 多學科聯合診斷捕獲“真凶”

今年12歲的小天在6個月大時就被確診為癲癇,這些年來他一直遵醫囑按時服用抗癲癇藥物,症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出生后幾個月,他就出現了不受控制的發笑,最近兩個月尤其嚴重,每次持續幾秒鐘,嚴重時達到一天幾十次。小天的父母在詳細考察后帶他來到哈醫大二院癲癇中心就診。

小天入院后進行了長程視頻腦電圖監測、等體素MRI及PET-CT等全面系統的檢查,同時利用目前最先進的影像后處理技術將MRI與PET-CT進行融合,發現了位於下丘腦直徑7毫米的錯構瘤。哈醫大二院神經內科教研室主任、癲癇中心主任朱雨嵐教授邀請了包括兒科郝艷秋教授、PET-CT主任李萍教授、神經外科孫家行主任醫師、核磁共振程義鵬副主任醫師在內的多學科專家為小天進行仔細規范的術前評估。結合患者的症狀以及對影像的精准判斷,最終確診是由下丘腦錯構瘤導致的痴笑發作。

朱雨嵐教授表示,下丘腦錯構瘤主要見於兒童或青少年,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先天性腦組織發育異常。臨床症狀包括痴笑樣癲癇和性早熟,有些患兒還合並認知障礙、記憶力減退和注意力缺陷等。下丘腦錯構瘤導致的痴笑性癲癇,通常抗癲癇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而立體定向射頻毀損術治療錯構瘤療效顯著。

在機器人引導下勇闖“手術禁區” 精准植入將腫瘤徹底消滅

孫家行主任醫師介紹,下丘腦錯構瘤因為病灶位置深、毗鄰重要功能結構,所以一直被認為是神經外科手術的禁區。在開顱術后往往會出現下丘腦綜合症,包括高熱、激素代謝紊亂、電解質紊亂、尿崩等並發症,術后住院時間長達3—4周,並且可能需長期應用激素治療,患兒生活質量差。

據了解,哈醫大二院自2019年引進Sino手術機器人后,成功完成了數例難治性癲癇的SEEG引導下熱凝毀損手術,療效十分顯著。這一術式避免了創傷性大的開顱手術,定位更加精准,具有術后並發症少的優勢。

經過充分的術前准備,孫家行主任醫師根據術前初步定位的病灶位置,通過在頭部極小的微創操作,利用機器人對病灶進行精准定位后,順利植入了三根顱內電極,植入電極后,小天被送回了病房進行進一步監測。

癲癇中心副主任朱延梅副教授介紹,為了更加精准地對病灶進行定位,使遺漏病灶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除已經明確的錯構瘤外,還對其他可能出現異常放電的腦區進行了監測。監測結果顯示,對錯構瘤進行電刺激后,捕捉到了小天的慣常痴笑發作,更進一步証實了錯構瘤就是導致小天出現痴笑發作的“真凶”。癲癇中心的醫生們對患者進行了致癇灶熱凝毀損治療,錯構瘤被“燒死”。治療完成后,小天再也沒有出現過痴笑的症狀,術后也沒有出現任何不適症狀。出院后癲癇中心的醫生還會對他進行密切的隨訪,最終有望徹底減停抗癲癇藥物。

朱雨嵐教授介紹,癲癇是兒童神經系統最常見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國有超過1000萬癲癇患者,在癲癇患者中,有60%以上都是兒童及青少年,因癲癇的病程長且反復發作,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癲癇患兒的病痛給家庭乃至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約有30%的患者通過兩種或兩種以上合理及耐受的抗癲癇藥物治療仍不能控制癲癇發作,對患兒的認知、心理、生活質量都會產生極大的損害。作為省內首家集門診、病房、輔助檢查於一體的癲癇診療中心,哈醫大二院癲癇中心對於難治性癲癇具有豐富的診療經驗,近年來通過癲癇內、外科及多學科合作,開展多項評估手段及治療方法,其中包括癲癇術前篩選及評估、立體定向腦電圖、多模態影像學及后處理,成功開展立體定向電極植入(SEEG)、致癇灶熱凝毀損治療以及神經調控等方法,造福了眾多癲癇患者。(焦洋、李華虹、曹玥)

(責編:王思迪、李忠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