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一方水土致富八方百姓 百年果樹研究所走出李杏創新路

2020年12月31日09:10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百年果樹研究所走出李杏創新路

遼東灣畔的熊岳古鎮,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果樹研究所,如今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李杏田間基因庫,首次系統揭示李杏種質資源多樣性本底、起源演化關系與馴化歷程,繪出李杏高效育種路徑圖,發明了“種子處理—實生苗培育—分子標記預選”三步高效育種技術體系,攻克了果樹育種周期長、效率低的世界性難題,突破性地育成我國新一代“國”字頭李杏系列新品種。

12月6日,遼寧省農學會組織相關專家對該所完成的“李杏種質資源發掘、新品種培育與應用”成果進行評價,認為該項研究整體上達到同類研究的國際領先水平。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1909年的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熊岳果樹所),現隸屬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其前身為“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熊岳城苗圃”,至今已有111年的歷史,是我國建所歷史最久、科技隊伍最大、研究領域最全的果樹專業研究機構。

從我國第一個蘋果品種的育成,到李杏新品種的迭代,一批批“果樹人”堅守遼南小鎮,實現了李杏栽培良種化、標准化和省力化,推動了我國李杏生產技術的變革,彰顯“果樹人”的初心與情懷,創新與奉獻。

從大到小,“選育”路上的新長征

由於經常深入田間地頭,熊岳果樹所黨委書記、所長劉威生與當地農民交流時很接地氣,看到樹上的枝杈隨手就開始指導示范,果農們也很是喜歡與這位“國際咖”嘮家常、聊果樹。

“上大學就開始跟泥土打交道,常年與這些枝枝杈杈交朋友,咱跟果農有啥區別。”劉威生說,科研成果離不開果園,每一篇論文也離不開腳下這片黑土地。

長久的付出與漫長的等待,一批適宜北方栽種的如“岳艷”“岳陽紅”系列蘋果、“早金酥”梨等果樹新品種,已成為北方果品生產的“大當家”。

一樹新栽益四鄰。林果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奠定了熊岳果樹所在我國乃至全球的學術地位。特別是作為李杏研究的龍頭單位,其研發的5個新品種更是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

李、杏原產於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分布廣泛,特別適宜貧困山區種植。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開始關注藍莓、櫻桃、李、杏等營養價值高、風味獨特的小品種水果。然而,受制於“攤大面廣”、產業化程度低、缺乏綜合性狀好的李杏品種,我國高效水果的種植推廣進展緩慢。

早在1917年,熊岳果樹所便開始零星引進、收集杏品種並開展品種比較試驗。1979年,在原農業部和遼寧省政府的支持下,果樹所系統開展了李杏種質資源考察、收集、保存、鑒定、評價工作。2000年,劉威生成為李杏研發團隊的負責人並成長為全國李杏研究方面的領軍者。

創制綜合性狀優良、耐存貯的品種,是解決李杏產業規模化的關鍵。近20年來,熊岳果樹所科研人員以“金太陽”杏和“龍園秋”李等為骨干親本,配制李、杏雜交組合152個,從9440余株雜交實生苗中培育出“國豐”“國強”“國富”“國之鮮”杏和“國美”“國麗”“國峰”李等系列自主研發並適宜在我國不同生態地區種植的15個新品種。

看似簡單的數字,承載的卻是一家國際知名科研機構在小鎮上的堅守與創新。經過20余年的研究,李杏研發團隊硬是把“酸澀”轉化為“濃香”,也保留下水果“本真”的味道。

由弱漸強,小水果孕育大產業

作為全國主要果品產區,遼寧果業產值佔全省種植業產值的約25%,是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同時也面臨著樹種間、地區間發展不均衡、效益不突出等問題。

“北方水果產業多以蘋果、梨、葡萄等大宗果品為主,而經濟效益較高的特色化、小眾化的李杏等精品果品發展相對滯后。”劉威生介紹,缺乏自主育成的綜合性狀好的新品種以及簡約、高效的栽培技術體系,是李杏產業在貧困地區推廣受到制約的主要原因。

李杏較為適合山區、寒冷、干旱、瘠薄等生態脆弱地區發展,既可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又能避免耕地“非糧化”。同時,李杏具有適應性廣且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美容養顏、抗癌保健等作用,李樹又被稱為“美容樹”,杏樹被稱為“長壽樹”,其獨特的營養價值備受市場青睞。

讓高附加值的果樹根植貧瘠的土地,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好幫手,這成為“果樹人”不懈的追求。在遼西北貧困地區,他們不斷進行著新品種、新品系的大面積試栽。

“試點區域進行了二年生大苗定植,定植第二年即可見果,三年后就進入豐產期,第四年畝產量可達到1000公斤,最高可達2000公斤。”熊岳果樹所李杏團隊張玉君介紹。

隨著紅彤彤的“國色天香”李,深紫色的“國馨”李,色澤誘人的黃色李新品系等的成功研發,風味濃郁、耐貯運、抗寒性強、早果性和豐產性好的“國”字系列李子開始在全國試種。

2019年,遼寧援疆專家邢維杰在新疆塔城農科所生產基地試種15畝“國之鮮”杏,第二年就開始結果,果大、色紅、味美又耐貯運,這引起當地人的“圍觀”,也為推廣新品種起到示范作用。

結合本土品種風味濃郁和國外品種貨架期長、著色好的特點,同時又克服了國外品種鮮食品質欠佳、抗病性差的缺點,“國”字系列李杏新品種脫穎而出,上佳口感和誘人色澤讓國外同行刮目相看並給予高度評價。

脫貧致富,踐行“兩山”理念

“原來地產李子成熟后果實軟、色澤差、貯存時間短,現在這些新品種特別受市場歡迎,旺季售價也遠高於大宗果品。”經銷“小眾”水果嘗到甜頭的江蘇高端果品銷售企業—鮮果傳奇總經理楊波已著手布局全國市場。

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不僅要讓果農看得見、學得會,關鍵還得見效快,這是新品種推廣的關鍵。

提起當年砍樹、換樹的情景,遼寧省蓋州市小石棚鄉楊樹房村種植戶李德峰很是感慨:“以前主要種蘋果和葡萄為主,收入很難再有提高,想換新品種又擔心銷路不好,不敢輕易換樹,多虧果樹所的新品種和技術指導,現在看,這樹換得太對了!”

從最初的試種逐步發展到20多畝的果園,每到豐收之季,滿園芬芳,供不應求。如今,這裡已成為熊岳果樹所新品種示范推廣基地,也讓農民“換樹”有了“定心丸”。

果品生產市場化、特色化、生態化和消費多元化是果品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新品種及高效栽培技術僅在遼寧的推廣應用面積就達50萬畝,並在貴州、四川、重慶、陝西、山西、浙江、江蘇、新疆等地得到廣泛應用,近3年新增經濟效益69.86億元。

“好管理、賣價高,‘國之鮮’的杏子收入是一般果樹的5—10倍。”地處朝陽市北票鎮貧困山區的王國棟也是李杏特色水果推廣示范的受益者之一,“國之鮮”讓他家迅速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

深耕一方水土,致富八方百姓。對遼寧省果樹研究所而言,提升果農收益奔小康之外,李杏新品種選育推廣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尤為重要。

劉威生表示,李杏系列新品種的獨特優勢,對北方地區乃至全國果業供給側改革、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偏遠貧困地區林果業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滿足市場多樣化消費需求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也是果樹所創新驅動發展的理念。(記者 郝曉明)

(責編:王艷、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