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玲代表——

“明白群眾想啥,才能知道干啥”(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人民日報記者 郝迎燦

2021年02月18日07: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天黑透了,劉海玲才頂著風雪進門,雙頰被冷風刺得通紅。脫下羽絨服,匆匆扒一口飯,便又坐在電腦前開始整理一天的民情記錄。“全國兩會就要開了,我得抓緊完善一下建議。”劉海玲是全國人大代表,也是黑龍江省富裕縣塔哈鎮周三村村委會主任。

  “1998年我剛嫁到周三村時,村民們主要以種地和養奶牛為業,日子過得很緊巴。”大專畢業的劉海玲有文化、眼界寬,先是借錢辦起奶站,解決群眾“賣奶難”問題﹔當選村干部后又投資辦起集約型牧場,帶動147戶奶農進場養殖奶牛。村裡43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去年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3萬元。

  2018年當選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后,劉海玲意識到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為不辜負百姓的期待,劉海玲平均一年有2個多月時間都在學習和調研。“不論到哪兒,凡事多問一句、多看一眼,明白群眾想啥,才能知道干啥。”3年來,光筆記就寫了20多本。

  “國家對耕地種植等的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逐年增加,但退耕還林成果的鞏固與農民增收的矛盾卻日益凸顯。”2020年全國兩會,劉海玲帶了“退耕還林補助應提高標准、延長期限”等6個建議到北京。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劉海玲說,“我在調研中發現,有的地方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村屯缺少活力、農民參與主動性不高等問題,應該得到高度重視。”

  用真心貼近群眾,用腳步丈量民情。最近,劉海玲正挨個兒走訪周邊村屯,聽取群眾意見。“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應該因地制宜,充分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劉海玲建議,“黑龍江農村庭院比較寬敞,發展小園經濟是個可行思路,院裡種些瓜果,既美了鄉村,又能增加農戶收入。”

(責編:王思迪、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