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名字叫奉獻(新春走基層)

2021年02月23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他們的名字叫奉獻(新春走基層)

  踏雪巡路 檢測鐵軌

  人民日報記者 郝迎燦

  “請記者一定要多穿點!”採訪前一天晚上,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哈爾濱工務段探傷車間副主任袁明海特意打來電話叮囑。按計劃,他要帶領哈爾濱探傷工區一組開展哈爾濱火車站至鬆花江特大橋5.2公裡鐵軌線路的探傷作業。

  上午8點半,經前、中、后端3名防護員確認,線路沒車通過,4名執機手將兩台超聲波數字探傷儀架上鐵軌。“我們用超聲波對鋼軌內部情況探測,查找損傷。”袁明海說。

  走出站台,積雪足有20多厘米,一腳踩下去,雪順著鞋幫倒灌鞋底。“用不了幾分鐘,鞋襪就全濕了。”袁明海說。

  執機手張澤山和王志南各扶定一台機器,順著鐵軌緩慢勻速前行。他倆瞪大眼睛,緊盯機器屏幕上的波形變化﹔豎起耳朵,捕捉機器不時發出的“滴—答—嘟”的報警聲。另外兩個執機手孫稼木和李京,則走在機器前面做輔助工作,扒開積雪探查鐵軌焊縫。不停地蹲下、起身,哈氣將圍脖覆上了一層白霜。

  走上鬆花江特大橋,冰封江面,大風驟起,寒氣透過衣領往裡鑽,記者不禁打了個冷顫。“你別看市區溫度才零下20多攝氏度,橋上大風七八級,直接降到零下40攝氏度。”袁明海說。下午2點,袁明海才帶著班組完成任務回到車間。“我們負責2700多公裡線路的鐵軌檢測任務,這個冬運期共檢出重傷鋼軌102根、尖軌11根,傷損轍叉10台。去年一年沒發生一起責任漏檢事件。”從事探傷工作20多年,袁明海最怕的是半夜電話響,“一有電話可能就是哪裡的鋼軌出了問題,后果不堪設想。”

  24歲的孫稼木是這個班組裡最年輕的工作人員,參加工作兩年多。“一開始確實覺得苦。”小孫坦言。作業中有列車經過時,大伙會退到一旁,站成一排面向列車。“車上的乘客隔著窗子看著我們,仿佛在給我們行注目禮。每當這時,心裡特別有成就感。”小孫說。

  冒雨巡河 保護水質

  人民日報記者 常碧羅

  天沒亮,外頭飄著細雨,袁太全穿上長筒雨靴,套上雨褲,披上雨衣,帶上工具,出門開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

  袁太全巡的是重慶墊江縣的臥龍河,這條河入龍溪河后最終匯入長江。2020年初,經過桂陽街道的臥龍河上游水質惡化,變成了劣Ⅴ類。67歲的老袁,種了一輩子地,二話沒說放下鋤頭,拿起磚刀和網兜,成為河流的守護者。

  出家門過條馬路,便是臥龍河。空氣濕冷,直往人脖子裡鑽,老袁裹了裹身上的雨衣。“以前以為巡河就是撿撿垃圾,現在發現,門道多得很呢。”老袁在一口污水井前站定,拿起磚刀和螺絲套筒,掀起兩層井蓋,一股臭味扑面而來,老袁卻似乎渾然不覺。

  雨天是排查雨污混流的時機。去年夏天,墊江連下大雨,臥龍河流域降雨量激增,雨污混流、排污管道滲漏,污水灌入臥龍河。到底哪些管網漏了?近9公裡的污水管網,老袁挨個排查,不顧氣味難聞,抄起工具就鑽井裡。如今,整個臥龍河流域排污管怎麼分布,老袁已了如指掌。

  河邊和管道旁走得多了,老袁圈出來“重點區域”,蹲在草叢裡,盯著河兩邊的排污口,發現有污水偷排、漏排、直排,立即向街道環保辦舉報。“有污水跡象,正在查找”“圍牆外水溝垃圾較多,急需清理”“排水管道有污水排出”……每天,環保辦主任唐重陽都能收到老袁發來的消息。

  巡河的時間越來越長,老袁掌握了更多技術活:瞧瞧井裡污水的顏色,他順著管道就能找到偷排的企業。上門警告,限期整改……如今,附近的居民和企業都知道,臥龍河邊有個老袁,天天守著這條河呢。

  臥龍河現已穩定恢復到Ⅲ類水質,老袁卻更忙了,“一過節,生活廢水多,咱可得盯緊嘍。”有人問,巡河護河非常辛苦,天天臟兮兮的,你到底圖個啥?滿手滿腿都是泥的老袁,笑嘻嘻一指臥龍河,“圖啥?你瞧,這河裡開始有魚了!”

(責編:李宏頔、李忠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