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总结高考季骗局

2020年07月03日09:40  来源:哈尔滨日报
 
原标题:这些骗局家长和考生要当心

  近日,哈尔滨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总结几种高考季高发的骗局,请家长和考生们务必看仔细,以免上当受骗。

  考前阶段 “两卖”“一谣言”骗局

  每年都有部分考生会相信“真题泄露”说法,骗子也由此延伸出各种行骗手法。

  ——“卖题”。在网上发布广告声称有真题,交易时,骗子大都会信誓旦旦地保证,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搞定”高考试卷的出题老师。为此,他们便以高价出售所谓的“必考必中”试题。广大考生及家长切勿相信此类说法,所谓的“真题、命题”即为“伪命题”。

  ——“卖设备”。此类骗局中,骗子在网络上散布销售短信橡皮、无线耳机等作弊器材信息,声称这些器材可以通过高考安检,并承诺在高考过程中帮助联系答题、传递答案,帮助考生考试过关。其实,所谓的高科技设备都是假的。同时,高考考点都将使用电子屏蔽器和无线电探测仪等设备来强化考场管理。

  ——网络谣言。“朋友捡到一个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求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有没有觉得这条消息很眼熟?其实,很多情况下这些联系电话多为虚假号码。还有类似的网络谣言中,联系电话为境外的吸费电话,市民一旦拨打电话可能会支付高额话费。

  查分阶段 “两骗”“一篡改”骗局

  ——教育补贴诈骗。此类骗术在高考后的一到两周内,最易高发。通常情况下,骗子会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向高考生发放助学金、减免学费、办理助学贷款为由实施诈骗。

  ——提前查询考分。此类骗局中,骗子利用家长焦躁情绪作案,由于价格又不贵,因此上当的人不在少数。具体操作手法为,高考结束后,骗子会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不少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点开网址链接,然后手机便会被偷偷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

  ——篡改考生志愿。广大考生要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密码,不要委托他人进行网上信息查询或信息登记操作。志愿必须由本人填报,任何部门、学校、个人无权要求考生提供登录密码或代替考生填报志愿。

  录取阶段 “补录”骗局最易发生

  ——分数不够花钱可“补录”。“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在一些骗局中,骗子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其实,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一律不能相信。

  ——谎称帮忙申请助学金、高考补贴等诈骗。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考生及家长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

  ——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为此,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假期阶段 三类骗局一定要当心

  ——机票退改签诈骗。很多考生高考结束后,父母都会支持孩子出去旅游放松一下。暑期也是出行高峰,一旦收到“飞机故障、行程延误或取消,需要拨打退票电话进行改签或退票”时,就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是诈骗分子设下的“圈套”。一旦按照短信中的联系方式退改签,很可能被骗输入“验证码”,将自己卡内的钱转给骗子。

  ——刷单兼职诈骗。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会选择在暑期兼职勤工俭学。“网上刷单”足不出户就能赚大钱?往往能吸引到不少学生。其实,“刷单兼职”十有八九都是骗局,诈骗分子一开始往往给一些报酬,待事主深信不疑后,诱骗其不断刷单,不再返还本金和报酬。

  ——网络游戏买装备、账号诈骗。好不容易度过了高考,假期时间宅在家里打游戏,也是不少考生的放松选择。这时,不法分子制作钓鱼网站,或在网上发布卖装备、卖账号信息,同时植入木马,小心装备没买成钱反而被骗走。(李欣蕾 记者 叶勇)

(责编:王思迪、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