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免提降”惠民政策暖民心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黑龙江省医疗保障局视频客服的小程序码,点击屏幕下方的“视频办事”按钮,再拨打视频电话号码。张阿姨足不出户,不到一分钟时间,就登上了佳木斯市的医保“视频办”服务平台,成功完成了业务咨询。
这是佳木斯市医疗保障局针对身患重病、行动不便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拓展的医保业务“视频办”渠道。运用5G+人脸识别技术,6月21日起,参保者在工作日内可通过远程视频服务“一对一”“面对面”办理参保登记、参保信息注销、异地居住备案、医保业务咨询等业务。
养老金资格认证实行“跨省通办”、全市道路公交实现全覆盖、27条公交线路开通延时服务、共享单车项目成功落地……今年年初以来,佳木斯市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一批惠民便民利民的政策措施有效落实,推动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和矛盾纠纷问题。
“免”—免收殡葬四项基本服务费
针对殡葬惠民政策覆盖范围小的问题,佳木斯市把免除殡葬四项基本服务费用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15件民生实事之一大力推进,出台惠民政策,精心组织实施,强化跟踪问效,真正把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办成了顺心事、放心事。
自今年2月1日起,佳木斯市户籍人口遗体接运、遗体存放、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殡葬四项基本服务费用免除政策在全市全面推行。截至6月底,全市共为4744人免除殡葬四项基本服务费用339.63万元。
此外,为驻佳部队和武警部队牺牲、病故的现役官兵、英模、牺牲的民警、市级及以上劳动模范、重点优抚对象免除告别厅使用费;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对象免费提供保障类骨灰盒;对异地火化未享受费用免除政策的本市户籍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对象,以及具有土葬习俗的少数民族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对象发放一次性丧葬补贴救助,确保了殡葬惠民政策全覆盖。
“提”—提高低收入家庭特殊人员低保标准
社会救助制度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
5月20日,佳木斯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佳木斯市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对低保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含1-4级伤残军人)、重病患者、老年人、未成年人、军烈属、在乡老复员军人按照当地低保标准15%的比例加发低保金;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人员、重度残疾人、1-6级伤残军人、定期抚恤的重点优抚对象,参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保障标准按照当地低保人均补助水平+低保金加发计算;将低收入家庭中重度残疾人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将重度残疾人范围从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扩大到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
截至6月底,已落实15%加发政策,加发442.85万元;已将低收入家庭中符合政策的39人纳入低保范围,发放救助金15524元。
“降”—降低医疗药品和耗材价格
围绕百姓看病就医费用负担重等问题,佳木斯市医疗保障局推动医保药品、耗材招采降价政策落地,让百姓用上更多质优众廉的药品和医用耗材。
截至目前,佳木斯市已落实了四批国家集采药品和心脏支架等政策,指导4家医疗机构参与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采购合同签订工作,有效降低参保人员医疗费负担。第一批医疗药品集中采购为群众减少支出1575万元,4家医疗机构参与国家高值医药耗材冠脉支架采购,可节约资金2230余万元,平均降幅93.7%。
此外,聚焦特殊慢性病患者享受待遇不及时等问题,佳木斯市开辟了15种慢性病认定“直通车”,将符合条件的15种慢性病下放至佳大一附院等8家定点医疗机构直接认定,已有230名患者通过“直通车”形式享受了慢病待遇,群众办事快捷便利化程度明显提高。(李坦 记者 刘大泳 刘亿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