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人民網專稿

龍江打樣!寒地黑土“種”出農業現代化

韓婷澎
2021年07月30日12:52 |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小字號

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二道河農場飛機航化作業。李琳攝

眼下的龍江大地,千裡沃野,綠浪滾滾。

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二道河農場,一架M-18型號農用飛機正在進行噴洒作業,為水稻防病“健身”。這架裝備載藥量大、霧化效果好,能使病虫害發生率控制在1%以下。高效率的航化作業,為奪取今年穩產高產打牢了基礎。

從高質量備耕,到高標准春種﹔從精細化田間管理,到高效率秋收,連續10年獲得全國產糧“狀元”的黑龍江,正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步伐,讓“中國飯碗”端得越來越牢。

提產能,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這是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的非凡實力——2020年,黑龍江省糧食產量達1508億斤,實現“十七連豐”,玉米、粳稻、大豆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玉米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13%以上,水稻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12%以上,大豆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40%以上。雜糧雜豆品種全、質量好,暢銷國內外市場。近年來,黑龍江深入推進“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不斷提升糧食產能,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黑龍江糧”。

“藏糧於技”,技從何來?

黑龍江省加快農業現代化腳步的背后,是精細到每一棵稻苗的嚴謹、執著和專注。

海倫市長發水田科技示范園區。萬希龍攝

在海倫市長發水田科技示范園區,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這是高標准農田的“標配”。

在田間地頭放眼望去,滿眼郁郁蔥蔥,水稻長勢十分喜人。但仔細觀察后會發現,每壟水稻的距離有寬有窄,並不相同。實際上,這看似“不整齊”的水稻,是經過了科學精細的測算栽種的。

“我們採用的是‘寬窄行’種植技術,經過測算后,稻株間設置為寬行40公分、窄行20公分,株距12公分,所以呈現了寬窄不一的效果。”海倫市長發鎮長興村種植大戶趙忠說,這樣的技術能讓每一株水稻得到更好的通風、採光等條件,確保其具有充足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實現高產穩產。

“藏糧於技”,把“量”做上去,更要把“質”保持好,同時還要注重特色和高效。

“為了提高水稻有機化程度,實現水稻純綠色生產,園區在稻田裡設置了養鴨展示區,利用鴨子的雜食性和不間斷活動,吃掉雜草、害虫,按摩、疏鬆土壤,刺激水稻分蘖,產生渾水肥田效果,鴨稻雙豐收。”長發鎮副鎮長李源表示,多年來,經過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改造升級和經營模式的不斷創新,園區已經連續10年實現高產穩產增產,真正實現了旱澇保收。

糧食穩,天下安。

近幾年來,黑龍江省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地力提升等為重點,大力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堅決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截至2020年,全省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面積達8112.7萬畝,畝均增加糧食產能100斤。

強根基,為寒地黑土“加油”

春耕時期,綏化市北林區四平管理區保護性耕作區,滿地是碎碎的秸稈,雙腳踩上去像踩在地毯上。

彎腰隨手抓起一把土——油黑、疏鬆。

綏化是黑龍江“壓艙石”中最重的一塊,黑土地更是綏化最寶貴的資源。為了實現黑土地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綏化用取材於地、秸稈還田的方式,把從黑土地上“汲取”的營養“還”回去。

綏化市北林區四平管理區保護性耕作區作業場面。人民網 楊雪楠攝

“去年秋天收獲玉米后,我們將全株玉米秸稈粉碎,原位均勻還田,覆蓋地表越冬,防止春季風大、地表裸露造成的表層黑土流失。到春耕時,採用原壟免耕播種機器,耕地無須翻地,秸稈也不用離田,直接深翻到地下還田,增加黑土地肥力。”保護性耕作區管理人員說。

“藏糧於地”,怎麼藏?

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黑龍江共落實保護性耕作國家任務2310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目標。全省耕地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是全國的1.83倍。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1.4%。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0.1%。目前,全省有20個縣(市、區、場)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有序有力推進黑土地保護工作。

為了進一步建立健全保護機制,黑龍江採取出台“決定+條例”的方式立法保護黑土地,在法治軌道上推動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

特別是近期以來,黑龍江在全省開展了嚴厲打擊盜採泥炭黑土行為專項整治百日行動和違規佔用耕地搞綠化行為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黑土盜採和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

“保護黑土地,黑龍江會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實施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通過擴大秸稈還田、深鬆整地、增施有機肥、輪作輪耕等方式,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持續提升耕地質量。”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李文德說。

興科技,驅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內核

當前正是農作物夏管的關鍵時期,但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1000多萬畝的水稻田裡,幾乎看不到作業人員。在建三江鴨綠河農場找到種植戶肖方時,他正在自家田裡悠閑地“溜達”。

“我每天除了常規巡田外,就是和農場技術人員一同到自家的水稻病虫害監測點‘溜達’一圈。”能讓肖方在繁忙的夏管時這樣悠閑,要歸功於他口中提到的“監測點”。

虫情預報及孢子捕捉裝置。李孝凱攝

針對當前水稻病虫害頻發期,建三江各農場通過安裝在水稻地裡的1026處病虫害監測站,就可以科學及時為水稻“會診把脈”。農場工作人員每天早晚分別對孢子捕捉儀中的孢子、虫情測報儀中的害虫數量進行觀測,掌握第一手資料,並及時發布病虫害預警信息,讓種植戶能夠在最佳的時間節點,進行有效防治。

“有了這個病虫害自動監測裝置,一旦出現問題就會預警提示,我們也省了不少事。”肖方說。

隨著現代科技正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全產業鏈進行深度融合,發展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甚至是無人化的現代農業,已成為農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創業農場有限公司疊盤暗室育秧生產線正在進行裝盤作業。潘愛龍攝

在建三江創業農場,有一條目前國內速度最快的水稻播種生產線——播種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300盤,一次性可完成裝盤、播土、澆水、播種、覆土、疊盤等作業,為每年的春耕生產提速。整個過程全部實現了機械化、智能化,大大節約了用工成本。

黑龍江是實施農機化生產較早的省份,近年來,黑龍江農業綜合機械化率、科技貢獻率節節攀升。2020年,黑龍江省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8%、科技貢獻率達68.3%。

作為農業大省,黑龍江經過多年積累發展,在農業機械化、科技化、組織化、規模化等方面具有堅實基礎,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剛剛結束不久的黑龍江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上,審議通過的《中共黑龍江省委關於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的決定》為黑龍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到2025年底,建成農業強省,墾區和具備條件的市縣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到2035年,墾區和具備條件的市縣實現更高水平的農業現代化,全省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50年,全面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這是一個時間表,也是一張路線圖,更是一道動員令!黑龍江將緊扣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戰略定位,走出一條具有黑龍江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

(責編:李佳慧、李忠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鳥瞰牡丹江市西安區中興村田園風光00:57
  • 當哈爾濱遇到“人民紅”00:22
  • “帶土移植”深圳“基因” 深哈產業園未來可期02: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