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河市全胜村走出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模式
讷河市全胜村是位于黑龙江省讷谟尔河南岸的一个朝鲜族小村庄,近年来,以有机水稻种植为基础,全胜村发展小园田种植模式,依托扶贫产业,走出了生产—加工—存储—销售现代化农业新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整合资源 大力发展菜园子
在村书记宋振涛的带领下,全胜村成立了有机水稻合作社,2018年开始,利用村民房前屋后的小菜园种植小园水稻,合作社统一购种、统一育苗、统一销售。购种、育秧等费用由合作社承担,农户只需负责小园的日常管理,便可在秋后享受入社分红,户均增收5000余元。
农户鲍淑琴就是“带地入社”的一员,在她眼中,小园种水稻是一次冒险。“菜园子种水稻?听都没听过,但宋书记说能赚钱,我信他,就跟着干了。咱自己家也没啥投入,就是负责日常的薅草、上农家肥。没成想,我这小园水稻一年能收5000多元。跟着宋书记干,挣钱真是不用愁。”
精准发力 产业延伸促发展
2019年,全胜村配套有机水稻种植,使用扶贫专项资金835.12万元,建设鲜米加工厂及采购冷库生产设备。完成了生产、加工、存储到销售闭环的同时,也保留了延伸了产业链的可能。
驻村工作队的到来为全胜村的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在驻村工作队多方协调下,以全胜鲜米加工厂和扶贫车间冷库为依托,工作队帮助全胜村成立胜禾玉米加工厂,主要加工生产鲜食玉米,日均可生产10万穗,包装后的水果玉米每穗平均卖到3元左右,销售到重庆、山东、广东等地。秋季生产高峰期还可带动周边劳动力近150人,人均日收入可达150元。目前,全胜村依托冷库资源的鲜米加工及玉米加工产业年收益可达140万元。资产收益部分资金用于镇里脱贫户334户681人的分红。
“我得感谢村上的扶贫产业,我今年秋天在厂子里干活,一天工能开200块钱,年末还有产业分红,不用外出打工了,家里有啥事都能照顾到。”李长臣是全胜村一名脱贫户,说起村里的扶贫产业,他满脸笑容地说。
完善设施 提高产品附加值
为了避免资源闲置,全胜村从去年开始,在冷冻库的基础上,开始摸索着改冷库为气调库。通过找相关的机械公司,目前已经改造成为冷暖两用的形式,储存温度可达零上15℃,这样四季都可以储存蔬菜,打破了季节限制,发展冬储经济,在秋季存储鲜食玉米和白菜,既保障了全市蔬菜市场的合理供给,也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今年冷库共存储秋季白菜20万斤,真空鲜食玉米20万穗,冷冻玉米150万穗,每天雇佣人员10多人。还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和努力下,把扶贫冷库发展成为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的平台,在农户、企业、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带领脱贫群众“念”好增收生意经。(黄正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