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县:生物经济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生物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生物经济起步较早,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现有8家企业发展迅猛,涵盖了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领域,呈现出门类齐、种类多、要素全的特点。目前,甘南生物经济的年产值已经接近5亿元,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插上“生物经济”翅膀的甘南,正在加速奔向美好未来。
生物能源:让秸秆、牛粪变废为宝
“附近万头牧场的牛粪,经过这几个发酵罐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净化提纯后,制取的清洁能源生物天然气就储存在这两个球形的气柜里。”在甘南县瑞源生物质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规模化生物天然气与有机肥循环化综合利用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王继成介绍说,该项目总投资1.28亿元,建设有效容积5000立方米厌氧发酵罐8座,以及相应的提纯设施、预处理设施和有机肥生产线,目前建筑主体已施工完毕,正进行管道安装工作。
今年下半年,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处理牛粪污10万吨、玉米秸杆4万吨,年产生物天然气700万方、生物固态有机肥3万吨,可带动就业50余人,年产值4000万元,利润1300万元。据了解,这里所产的生物天然气将直接供给飞鹤甘南工厂燃气锅炉使用,生物有机肥将销售给飞鹤农业公司用于有机玉米饲料种植。
除了瑞源生物质天然气项目,甘南还有蓝天能源生物质天然气、富华锦河热电联产等生物能源项目,实现秸秆、牛粪等资源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
总投资10.56亿元的黑龙江富华锦河环能科技有限公司隶属山东水发集团,2018年落户甘南。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供热、有机肥制造、秸秆加工……这是一个典型的生物环保企业。作为省百大项目,2020年末两台机组并网成功,转入商业运行后,企业年发电量4.32亿千瓦时,供暖能力150万平方米,实现年营业收入2.33亿元,带动就业近千人。同时,每年可消耗秸秆等生物质约70万吨,彻底解决了当地大量秸秆露天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生物医药:原材料市场展现巨大潜力
坐落在甘南县兴十四村的黑龙江卫诺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省内唯一的专业从事酶制剂技术与产品开发、酶制剂专利技术商品化生产的企业。
2014年6月,中国农科院姚斌院士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张王照来到兴十四村,利用村里原柠檬酸厂进行改扩建,创立了黑龙江卫诺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他们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致力于酶制剂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应用,获得发明专利四项。目前,公司产品涵盖饲料酶、药品食品酶、工业酶三大领域,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张王照说:“这里环境好,适合安心干事业。今年公司要完成生物消毒剂工厂的建设,2024年力争年产生物消毒剂4000吨,利税1600万元,在生物医药方面力争取得更大的突破。”
早在2011年就已经扎根甘南的霁朗生物制药原材料项目,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现有员工46人。他们为齐鲁制药提供米粉、豆饼粉等原材料,每年产量在5000-10000吨。甘南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微生态,让企业信心满满。
生物农业:为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提供质量保障
王书功来甘南县创立龙头岭有机肥有限公司已经12年了,企业年产生物有机肥5万吨。近年来,他们与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物肥料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合作,在兴十四村组建了生物有机肥新产品研发基地,实施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开发研制了新型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营养液、生物育秧基质等系列产品,不仅供应省内市场,还热销吉林、内蒙古等地。
“生物有机肥系列产品,就是把无机化肥的速效作用、有机肥的长效作用和生物菌肥的增效作用科学地融为一体,使生产的肥料具有优于普通化肥的长效和增产效果。”王书功说,公司成立之初很艰难,农民不太认可,我们一个村一个村地推广,现在好了,生物有机肥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他们与省科学院共同开发的先进制肥技术——秸秆腐熟肥料化利用曾获发明专利,新型生物营养液富含有机质、氨基酸、多肽蛋白等,对贫瘠土地和盐碱地使用效果尤为突出。先进的制肥技术,科学的配方,使龙头岭牌生物有机肥已被市场广泛认可。
进入3月,天气转暖,甘南县龙头岭有机肥有限公司、齐丰种业生物育种项目均已开工生产,嘉一香生物活菌饲料加工项目正在推进之中,他们将为龙江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提供质量保障,为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奠定良好基础。
甘南县成立生物经济产业发展办公室,将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创新上投入资金,在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瞄准国内外生物经济头部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到2024年,预计全县生物经济产业链供应链规上企业达到8户以上,总体规模突破20亿元,将实现更为创新和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让生物经济成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李文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