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人才工作創新發展 吸引各類人才加速集聚
人民網哈爾濱8月24日電 實現高質量發展,人才是關鍵﹔推動轉型升級,人才是引擎。黑河市始終堅持人才“第一資源”理念,以建設邊境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為總牽動,在發展大局中謀劃和推進人才工作,人才隊伍規模不斷擴大,質量逐步提升,結構日趨合理,環境日益優化,人才活力充分迸發,為建設現代化新黑河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撐。
聚焦頂層設計 下好人才工作“先手棋”
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頂層謀劃是引擎。黑河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強謀劃引領,為人才工作創新發展提供保証。黑河市委書記、市長分別擔任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及時調整市縣兩級人才工作領導機構,理順六支人才隊伍和13個行業領域人才隊伍主管部門工作職責,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堅持政策創新,黑河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激勵人才創新創業實施辦法》《黑河邊境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實施辦法》《黑河市直引進急需緊缺和高層次人才實施辦法》等多項符合黑河實際、體現改革創新的政策措施,構筑起較為完備的政策體系,形成了強有力的“政策磁場”,吸引各類人才加速集聚。
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將人才工作所需經費納入預算足額保障,並持續加大人才工作資金投入。“十三五”期間,黑河市累計投入上億元用於人才引進、培養、激勵、保障等政策的兌現以及支持人才創新創業和人才工作載體建設。
堅持服務發展 夯實人才工作“壓艙石”
連續三年開展“市委書記進校園”宣講活動,深入實施“邊城英才”計劃,“十三五”期間,通過優選“百名研究生”、面向“雙一流”高校“一站式”人才招聘、校園招聘、公務員招錄、選調生考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等6種途徑,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共剛性引進人才近6000人,引進了含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知名高校在內的300余名全日制研究生,引進數量和質量取得雙突破。
充分發揮編制周轉池效應,建立臨時周轉編制專用賬戶,核增專戶事業編制49個。對自貿片區啟用23個事業周轉編制,滿足金融創新、通關監管、國際貿易、投資融資等專業高層次人才需求。注重基層一線引才。先后面向黑河學院招聘64名畢業生充實到鄉鎮一線,面向社會招聘93名畢業生充實到鄉鎮街道工作,增強了基層工作力量。
對青年人才實行單位導師1+1和年輕處級干部導師1+N“雙導師制”培養機制,用人單位為人才建立成長檔案,實施跟蹤培養,促進青年人才健康成長。舉辦“邊城英才”專題培訓班,通過市委領導專題授課、研討交流、文體活動相結合的集中脫產方式,增加了培訓的實效性,進一步提升青年人才綜合素質。
聚焦市校合作 開辟人才工作“新路徑”
黑河市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先后召開市、縣兩級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和推進“十大基地”建設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建立“市(縣)級領導+責任單位+高校”的聯系對接機制,市、縣兩級主要領導分別帶隊走進高校,深挖合作潛力,與南京農業大學等20余所高校開展了戰略合作。積極落實實習實訓待遇,為到黑河參加實習實訓的大學生報銷往返路費、提供免費食宿、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並提供1000元/月/人生活補貼、為食宿單位按1000元/月/人標准給予食宿補貼。建立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27個,中國地質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等高校的1018名大學生陸續到黑河實習實訓。
根據產業特點和發展需要,依托高校人才優勢,形成了類別齊全、多點支撐、功能完備、協調聯動的“十大基地”格局。圍繞跨境電子商務、綠色農業、試車產業等領域,建立了黑龍江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黑河片區分院等60個人才基地。烏裕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合作,開發了衛星雲圖人工智能大數據項目﹔黑龍江多寶山銅業有限公司聯合江西理工大學開展的《斑岩型銅鉬礦高效選別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得中國黃金協會科技獎一等獎,企業申報專利17項,授權發明專利1項,使用新型專利10項。
聚焦優化環境 畫好人才工作“同心圓”
從人才最關心的住房問題入手,市委主要領導親自研究部署推進“人才安居”專項計劃落實,多次實地踏查人才公寓施工現場,人才公寓一期、研究生公寓已如期建設完畢並交付使用,市委主要領導率市四大班子成員出席了人才公寓啟動儀式。對因人才公寓房源不足在黑河租房的人才,連續三年給予500-1000元/月的租房補貼,在黑河首次購房的,給予5—20萬元的購房補貼。
加強黨委聯系專家工作,通過走訪、座談等多種方式加強與聯系服務對象的思想聯系和感情交流,增強了黨委政府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市委主要領導於引進人才到崗當日深入公寓走訪慰問,展現了邊城黑河溫情的人文關懷。先后開展拔尖人才、最美工匠、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等工作,重點表彰為黑河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得到業內和社會認可的先進典型,大力宣傳優秀人才的先進事跡,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全社會形成見賢思齊、奮發努力的良好風氣。(韓婷澎、劉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